初冬时节,冶峪河畔,落叶飘零。走进泾阳县嵯峨山下茹家村周喜娜家里,她忙着包装鸡蛋,这些包装后的产品将发往西安等地。从今年6月以来,她通过网络销售全村的土鸡、土鸡蛋、油桃、油府萝卜、苹果等产品,累计网销1200多单,销售额六万多元,村里人都叫她“鸡蛋姐”。
茹家村原来的村名叫油府,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子,村前是冶峪河和清河的交汇地,环境优美,水质清澈,这样良好的自然条件,却对应着村内下雨后泥泞的街道和贫穷的村民。
茹家村全村共有447户、2350人,耕地3000亩,有贫困户48户。大部分群众主要靠养鸡、羊、兔等畜禽养殖和蔬菜种植为经济来源。
“酒香也怕巷子深。”茹家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其土鸡蛋、蔬菜、水枣等农副产品品质很好,但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销路是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情况,泾阳县供销联社在发展供销电商基层网点时,破例为该村设立了一个网点,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经营和农村供需信息收集发布,提供物流、快递收发、订票、订餐等社会化服务。村民之前收发快递都要到云阳镇上,如今在村里就可以收发快递了。网点还随时把农副产品供求信息通过泾阳供销网络平台向外发布,泾阳供销网专门开辟专栏、免费广告等,同时在第三方平台开设专营、直营店,推销该村的特色产品,将农产品信息发布出去,让五湖四海的客商都可以知道茹家村的优质产品。
“以前咱们的土鸡蛋质量虽然很好,村民就是愁卖不出去,现在网上销售,我们把村里农户的鸡蛋收起来,集中统一销售,电子商务让我和村民都搭上增收致富的‘顺风车’。”周喜娜高兴地说。
以前周喜娜在北京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十余年。2014年春节,她和丈夫商量决定回乡创业。泾阳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邀请周喜娜参加,七天的培训让周喜娜眼界大开,境界提升,经营思路拓宽,信心满满。
周喜娜不但加入了泾阳县供销电商的实操训练营,还利用学到的电商营销知识,迅速发展了自己的营销团队,组建起泾阳油府果业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加入。通过网络销售全村的土鸡、土鸡蛋、油桃、油府萝卜、苹果等产品。如今,“鸡蛋姐”每天的订单应接不暇。
泾阳供销电商通过建设基层网点、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创业培训,让电子商务这个“昔日”城市里的“堂前燕”飞入“农村百姓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帮手,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
据泾阳县供销社党委书记高晓鹏介绍,如今,全县有电商企业25家,个体网家580户,2016年6月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按照全国总社“五个一”的要求,县供销社注册1000万元,成立了“泾阳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占地16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目前,网上注册会员3989人,入驻商家718户,上线产品3600余种。今年前11个月,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28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7月份,泾阳县为电商发展绘就了蓝图,提出了“一园两街三中心”的整合思路。通过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一条街、茯茶电商体验一条街,苏宁云商西北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云阳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龙泉公社景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这样一系列的运营平台,将为电商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从而达到销售互补、产品集中等目的。
在推进大项目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全县干部群众加压紧逼,为迈入“追赶超越”快车道做全力冲刺。
泾阳县大剧院项目是泾阳县的重点惠民项目,建成后将是一个集群众文艺演出、观影、会议、学术报告、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场馆。
为了让这个全县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活动场所,尽早向群众开放,入冬以来,县级项目包抓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坚持施工现场解决反馈问题。
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魏政信心满满:“大剧院是惠民工程社会关注度高,项目主体已经封顶,我们建设人员正在抓住年前的40天,为明年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力争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今年以来,无论是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还是电子商务发展,泾阳县都在积极推进当中。该县县级领导作为项目推进指挥员,对确定的22个重点项目实行包抓制,每周召开一次重点项目建设会,现场调度研判,逐项目梳理瓶颈问题、逐问题落实责任;同时,各项目县级包抓领导和责任部门向县委县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10月底,全县今年确定实施的1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多元,占年度计划的108.9%。其中32个项目完成投资48.6亿元,占年度计划171.3%,项目建设在扩增量、优结构、促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该县奋力追赶超越、建设“陕西强县”的有力支撑。记者 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