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扬州一对夫妇连续5年悄悄助残 因送货车上的字才“暴露”身份

2016-12-03 09:00  扬子晚报

连续数年“悄悄”助残的刘忠夫妇。继华 摄

2日,扬州广陵区东关街道古旗亭社区残协负责人洪维明,拄着双拐赶到扬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为该校后勤职工刘忠、李寿芳夫妇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原来刘忠夫妇从2011年起就开始匿名资助基层社区残联和贫困残疾人。因此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老洪特地赶到刘忠的单位表达谢意。 通讯员 张继华

夫妻俩为何能想到一块,坚持助人?

“从小,父母就用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不能害人,能帮人的时候尽量帮。现在这已成为我们夫妇共同的想法。”

——刘忠

澡堂里无心闲聊,播下善的种子

刘忠、李寿芳夫妇都是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的职工。回顾和刘忠的结识,洪维明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幼年时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每逢阴雨天气,双腿就会隐隐作痛。所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到老式澡堂子里去泡一泡,活络血脉。扬州老城区渡江桥下的永宁泉浴室,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巧的是,刘忠也是这家浴室的常客。“一来二去,我们两人混了个脸熟,经常会在一起闲聊,也就成了朋友。”洪维明说。

2011年的夏天,两人又在浴室碰到了。闲聊中,洪维明谈到了基层残协工作经费缺乏的烦恼,还谈到了残疾人生活困窘的种种现状。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次闲聊,让刘忠存下了资助他所在社区残协的念头。“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了。” 洪维明说。

神秘“刘老板”逢节资助残疾人

从2011年开始,每年一到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就会有一名年轻男子来到洪维明的办公室,给他送去一笔钱,指明专用于残协活动经费,开始是2000元,后来涨到3000元。每年春节到来之前,还是这个男青年,会用三轮车拖着一批40公斤装的大米和10公斤的桶装色拉油送上门,同时附送10个红包,里面装着二三百元不等,送给社区里经济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

一开始,洪维明总是问年轻人:“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是谁让你来的?”但得到的回答一律是:“一个姓刘的老板让我送过来的。别问那么多,收下就行了!”时间一长,洪维明就不问了,但心里却有了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这位“刘老板”,当面对他说声“谢谢”。

小货车上的“扬州大学”揭开谜底

洪维明说,为了找到这位神秘的“刘老板”,他费尽心思。“我想,对我们的情况这么了解,他应该就是我周围的人。”洪维明几乎找遍了自己的朋友圈。凡是“刘”姓做生意的朋友,他都一一问了过去,但却都不是。洪维明说,那段时间,他都有点“魔怔”了。

一次,洪维明在浴室泡澡时,又碰到了刘忠。洪维明情不自禁说起了自己的新“烦恼”: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刘老板”。当时,刘忠听后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活动经费和慰问品一年年地准时送达,“刘老板”却依然踪迹难寻。

2014年底,又到了刘老板送米油和特困补助的时候,洪维明敏感地发现,这次送货没有用三轮车,而是换成了一辆小货车,车子上有“扬州大学”的字样,这让他的寻找有了方向。“竟然是你啊!你这是和我‘捉迷藏’呢。”当洪维明通过一位在扬大工作的亲戚辗转找到刘忠,一见面发现竟然是“老熟人”时,洪维明紧紧握住刘忠的手,忍不住抱怨道。而刘忠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是小事,因为当天三轮车没找到,他便自费请学校的小货车送东西,没想到就是这么个“小细节”,“暴露”了自己。

夫妻俩说

“被帮助者身份特殊,所以还是低调些好”

洪维明的感谢信,让刘忠夫妇俩的事迹在校园里传扬开来。“其实真的没什么,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宣传。”面对记者的采访,刘忠一再强调。

“一代做给一代看。”妻子李寿芳告诉记者,刘忠出生在扬州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父亲是扬州玻璃厂的职工,母亲是扬大校办产业的工人。李寿芳说,老一辈人没有太多的话,一辈子与人为善,这也给了刘忠最直接的影响。

“从小,父母就用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不能害人,能帮人的时候尽量帮。”刘忠说,如今,这已经成为他们夫妇俩共同的想法。

在谈到为什么不愿和被资助者见面时,刘忠表示,一方面是自己不图名、也不图利,只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点事情;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被帮助者的特殊身份。“和正常人相比,他们可能更在意别人的目光,也更需要别人的尊重。所以我认为,还是低调些好。”刘忠说。

身边人说

“这件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一点儿都不奇怪”

“他们真的是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洪维明告诉记者,社区里有一个家庭,只有母女俩,都有残疾,生活特别困难。去年过年时,残协就把刘忠送来的钱物分给了她们,特意给她们封了一个1000元的大红包,让她们过了个好年。“她们特别感动,见面的请求被拒绝后,一再要求我把她们的谢意转达给好心人。”洪维明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这件事发生在他们身上,我们一点儿都不奇怪。”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朱春生告诉记者,刘忠夫妇平时就是热心人。据其介绍,刘忠自1984年起,就一直在扬大后勤处工作,现在是国家级烹饪大师。早在几年前,他就资助了3名来自内蒙古和新疆的贫困生,还资助了一位“中国好人”——体育学院的仲磊同学。受他资助的仲磊,因为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出4人,入选2015年2月的“中国好人榜”。

“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把好事长期坚持下去,不容易。”扬州大学副校长洪涛表示。(陈咏)

全站热点
蓝田县与远见集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2016-12-02 19:15阅读

临潼区雨金街办认真做好冬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016-12-02 15:56阅读

西安市商务局组团周至县两家电子商务公司参展第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

2016-12-02 10:08阅读

陕西省政府出台市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 重特大事故考核一票否决

2016-12-01 20:29阅读

今年陕西新曾近2千例艾滋病病毒 性接触感染占97.1%

2016-12-01 09:14阅读

韦曲街办开展冬季安全生产排查

2016-11-30 09:34阅读

灞桥区国税局组织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2016-11-29 10:4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