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报告:逾七成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

2016-11-23 11:36  检察日报

11月21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基于百万问卷调研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该报告揭示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基础法律规范、行业通用标准、企业最佳实践”的治理构架。

报告显示,超七成参与调研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26%的人每天收到2至3条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20%的人每天收到2至3个甚至更多的骚扰电话;多达81%的参与调研者经历过对方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租房、购房、购车等信息泄露后被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等。

问卷调查显示,在日常生活中,证件复印件、快递单和手机是泄露个人信息的重要载体。高达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调研参与者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以后,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网站等变更绑定的手机号。

当自身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并面临侵害时,相当一部分人群抱有侥幸心态,大部分人选择了较为被动的处理方式,仅有少部分人采取了积极对抗行动。在解释未能维权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表示,是因为不知如何维权(占60%)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占56%)而选择了沉默。

业内人士认为,司法及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管,应当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存在,如若期望公权力全面彻底治理这一社会化的大问题,并不合理,亦不现实。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的问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社会共治的模式,通过产业界的自律和他律,促进健康有序的市场规范的形成,通过包括市场手段在内的多种手段惩戒、共治违法违规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表示,应建构统一的立法框架、加大司法打击力度、确立顺畅维权渠道。可根据芝麻信用等征信机构形成的实践样本,提高征信机构和数据信息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个人信息分类保护、全面落实用户授权机制、严格规范内部管控流程、完善泄露危机应急预案,并让这个成为整个数据信息行业的通用标准。(史兆琨)

全站热点
新城区解放门地区第二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圆满召开

2016-11-23 10:12阅读

“绿地杯”陕西省大学生 第十三届实体空间搭建大赛落幕

2016-11-22 21:03阅读

周至县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在线监控平台主体建成

2016-11-22 18:53阅读

庞光镇扎实做好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

2016-11-21 18:20阅读

蓝田县经贸局开展重污染天煤炭网点及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大检查

2016-11-21 10:15阅读

新疆哈密巴里坤县来蓝田考察影视城建设

2016-11-19 15:19阅读

市卫计委督查临潼区家庭发展重点工作

2016-11-18 16: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