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雾霾应对不及时,也是一种“霾”

2016-11-20 09:30  钱江晚报

近期,国内多地开启雾霾模式,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昨日,新华社发文批评包括太原市在内的一些地方,面对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不及时、不主动,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太原因为未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还被环保部点名批评了。发布预警是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首要环节,也是启动应急措施的必要程序;预警不发布出去,不仅学校停不停课没有依据,工厂限产、车辆限行等污染控制措施也得不到及时推行。所以,表面是预警的问题,实质还是政府不作为的问题。

相对于雾霾预警不及时,一些地方在重污染天气防治上,还存在各种“不走心”的弊病。雾霾治理,首先是要搞清楚雾霾的来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治霾。但在有些地方,既找不出雾霾“元凶”,又胡乱出拳毫无章法。比如前些时候,河南安阳为应对重污染天气,实施临时单双号限行措施。但据河南省级媒体报道,造成安阳污染物浓度指标居高不下的几大因素中,根本没有提到机动车污染。这样的话,当地大动干戈拿机动车“出气”,完全可能找错对象。

即便是查找雾霾来源,有的地方的调查分析结果也大相径庭。就说北京吧,2013年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一项课题研究发现,北京地区PM2.5的6个重要来源中,汽车尾气平均贡献仅4%,远低于工业污染、燃煤等来源。4个月后,北京环保局发布PM2.5来源解析研究成果,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却成为最大来源,贡献率高达31.1%,高于燃煤(22.4%)和工业生产(18.1%)。外地污染源贡献大,或者本地污染源才是罪魁祸首,也是一些地方争论不休的问题。

试想,如果连对雾霾来源都没有科学分析和相对共识,又如何展开有效的防治工作?那么,这是因为雾霾形成机制太复杂,难以得出研究结论,还是有的地方依然遮遮掩掩,不想暴露问题所在?如果是前者,就难以解释洛杉矶等城市何以能成功治霾,若是后者的话,则说明一些地方治霾不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不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霾。这既可能是因为畏难心理,也可能是出于政绩的考虑(如工业污染问题)。所以,有些地方不重视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也就不奇怪了。

这种“鸵鸟”心态,不仅体现在雾霾来源分析、雾霾预警及应对方面,还体现在一些舆论报道上。有的媒体报道雾霾,不是尽力去挖掘真相、反映民意,而是刻意回避实质问题。如近日有报道介绍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关于雾霾成因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到,“伦敦雾”和“中国霾”的“空气化学过程相同但成分不同”,并强调“伦敦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这里的“中性”显然指的是化学定义中的“中性”,而不是针对雾霾的“毒性”而言,但这却成了有的门户网站标题渲染的重点,颇有误导嫌疑。

上述关于雾霾的应对方式及其折射的心态,正是阻碍治霾的另一种“霾”。这种治理之“霾”不根治,污染之“霾”就难以根除。(魏英杰)

全站热点
电商成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富

2016-11-20 09:38阅读

长安区警方破获一起涉毒案件 男子体内藏毒从缅甸运到西安

2016-11-19 12:09阅读

区民政局扎实安排冬季困难群众救助和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016-11-18 16:30阅读

郭杜街道开展治污减霾“三场”整治工作

2016-11-18 09:34阅读

榆林农检多项“率先”领跑全省全国

2016-11-17 12:18阅读

宣传“两率一度” 创建平安韦曲

2016-11-16 18:30阅读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到辋川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6-11-16 12: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