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天。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在太空成功实施出舱活动,顺利完成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空间出舱。这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天,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这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时隔不到1年后的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升空。并于2天后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一浪高过一浪,翻动的是中国航天人的执着和担当。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从大漠深处起飞,升空后再和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
至此,中国已基本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并为后续空间实验室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梦无止境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强国梦想不止。
2016年,中秋月圆之夜。9月15日,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飞向太空。
神舟一号发射以来,中国航天人一步步向空间站时代迈进。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时便定下的目标。
“发射天宫二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关键技术验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后,我国将开始建造中国空间站。”
仅仅一个月后,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飞向太空,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技术,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中国人在既定的目标上稳步向前。
“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2030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2050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洋溢着自信与豪迈,又饱含着稳健与从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昂首阔步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中华民族,必将为和平利用太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