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文化不断“走出去”,换回来的不只是订单、利润,还有外界对宝鸡文化的尊重。然而,要以此塑造宝鸡人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我市入围展演节目——无场次方言话剧《梁生宝买种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宝鸡还有更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几经打磨,屡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但是,这些戏剧精品外出演出的机会不多,精雕细刻的作品很少让外地观众看到,时间久了,这些剧目就会像奖杯一样被束之高阁。所以,除了参赛之外,宝鸡文化产品应该走向全国商业舞台,让宝鸡的优秀文化成果被外界熟知,被文化市场青睐。
国宴宴会厅、奥运开幕式、世博会现场,马勺脸谱、泥塑、木版年画这些在宝鸡生根发芽的传统艺术,不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周秦文化广为人知。宝鸡的文化产品已经有足够的信心用自己的文化“表情”及“语法”和世界对话交流。但只有收藏价值而缺乏实用性,让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止步于展会上,不能走向民间。如果有更多适应现代生活兼具民间艺术特色的创意产品出现,宝鸡文化就会随之走向寻常百姓家。
文化的门类众多,在一些传统与民间的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应该促使当代文化产品走出去。诸如文学创作、书画艺术等等更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更能体现一个城市当下的文化素养。用适当的形式在全国进行推介和宣传这些产品,让人们看到一个现代宝鸡鲜活的文化气象,这才能让宝鸡文化从发展的意义上走得更远。
文化的载体是人,宝鸡文化要走得更远,就要让宝鸡文化人走得更远。当然这不是让文化人离开宝鸡,而是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文化实践中走得更远,让他们的知名度在全国走得更远,让他们在为宝鸡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树立起一个文化人应有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