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无性别公厕”需要更多人性化考量

2016-11-11 17:03  山东商报

在上海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里,当地首座无性别固定公厕8日开始向公众开放。这里没有男厕和女厕区分,而是将10个隔间统一为无性别厕所,当有市民进入隔间后,门板上的LED显示屏就会自动由原本的“无人”变为“有人”。(11月10日《都市快报》)

在上海之前,沈阳、重庆等地已经进行了尝试。不过,对于无性别公厕这个新鲜事物,“废”还是“立”的争议一直不断。在获得支持者力挺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无性别公厕“市民不敢进”、“造成空间资源浪费”、“个人隐私和安全成问题”。在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商家甚至在逐渐弃用无性别公厕。

当然,从传统的男女公厕自行方便,到现在的不分性别共用一厕,公众在心理上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一开始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但应该看到,这些质疑声音并非简单的少见多怪,其背后也有合理的诉求值得公厕管理部门聆听。无性别公厕的初衷是以人性化设计提高公厕的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但由于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无性别公厕不能只是将男女公厕合并了之,必须在建设和管理上融入更多的人性化考量。

安全隐私和便利性是无性别公厕建设应考虑的两大重点。沈阳一座豪华无性别公厕近日启用后,就有市民表示用起来“不方便”——进入公厕必须经过男厕独立的小便池间,1.7米的蹲位隔板隔不住“色狼”的眼睛。造成这种情况就是缺乏人性化理念,对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到。与传统公厕相比,无性别公厕的隔间挡板必须更高,防止偷窥;男士便池应尽量避开入口位置,或是充分遮挡增加严密性。此外,管理部门也要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比如通过播放音乐,避免如厕时所出现的声音尴尬; 加强对公厕的清洁维护和安全巡护,让市民如厕的安全和隐私得到保障。

同样是无性别公厕,去年台湾两位大学生设计的一款“绅士厕所”却以其新奇的创意,获得“设计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奖的最佳奖。其原理就是将马桶间建设在男女厕中间一排,两侧都有门,只要一边开启或锁上,另一边的门就会上锁。这一概念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性别差异,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避免了男女进出面面相觑的尴尬,值得借鉴。城市管理者应拿出更多大智慧优化无性别公厕的设计与管理,让公众乐于接受,打消后顾之忧。 张枫逸

全站热点
王曲街办对奖扶家庭进行摸底核查

2016-11-11 15:30阅读

引镇街道积极启动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工作

2016-11-11 10:34阅读

蓝田县召开全县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2016-11-10 18:15阅读

庞光镇强调办公室值班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2016-11-10 09:17阅读

咸阳市庆祝第十七个记者节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表彰大会侧记

2016-11-09 12:07阅读

秦渡镇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016-11-08 17:23阅读

航天六院试验队员回陕 曾为长征五号发射贡献力量

2016-11-08 09: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