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沪上高校推出“中国系列”课程聚焦“课程思政”

2016-11-09 11:5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9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大学教授顾骏8日晚间作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中国》首场开讲嘉宾,为近200名大学生们解读《中国何以人文》。

顾骏用N个故事串联古今,碰撞中西,生动揭示人文中国——中华民族自由的心灵。他的“老搭档”、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依旧作为课程主持与他联袂亮相。课堂上延续了风趣幽默的师生互动。

《人文中国》这门课程秉承“故事中说道理,道理中找方法,方法中育人才”的理念,以“解读中国人文传统,传递中国人文精神,展示中国气派,凝聚中国力量”为主线,直面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和焦点问题,从不同角度深描中国人文的演进过程,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人文、认知人文,进而理解中国、热爱中国,增强学生的人文理念和爱国热情,进而达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拓展思政的人文内涵、“以文化人”之目的。

除了《人文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读懂中国”系列,同济大学开出“中国道路·名师讲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设“中国智造”系列课程......,连日来,继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推广之后,沪上高校推出众多“中国系列”课程,全新尝试探索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有诸多标签,如内容枯燥、教学手段传统、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沪上高校的思政教学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作出了大量有益尝试。经过多年努力,思政课眼下实实在在成为颇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协作组和《青年学报》编辑部近日就联合主办了一场主题为“延展与渗透:‘大国方略’系列课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学术研讨会,25所上海高校和上海教科院高教所等院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一起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究竟怎样上?”,力图推动上海高校的思政课,进一步发展为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

2014年,由顾骏、顾晓英和时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忻平教授共同策划实施,面向全校本科学生首推“大国方略”通选课,发挥学科优势,回应学生关切,课程团队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紧接着,上大又开出“创新中国”课,更大层面上将学校优秀学科、教授资源引入思政教育领域,把思政教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让思政教育朝着“入耳入脑入心的”方向继续迈进。2016年,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正式挂牌。

“我的工作室是跟‘大国方略’课和创新中国课等几门系列课程的策划、主持、经营、管理、宣传、推广共同成长的”,顾晓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一直思考如何上好思政课,从思政课程变身“课程思政”。

善用新媒体,引入十多位各学科大牌教授,打造精彩课堂......,顾晓英将找到的种种方案总结为“项链”模式,如今,这根上大的“项链”已经不断延伸和拓展,成为串起上海各高校思政课堂的“项链”。

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上海大学忻平教授认为,当代的思政课必须是反映时代与理论的课程,也必须回应大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关键是在专业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完)

全站热点
碑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提前完成2016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

2016-11-09 10:52阅读

出租屋内造假酒被提起公诉

2016-11-08 22:01阅读

陕西1至10月城市空气质量发布 韩城咸阳西咸位列倒数前三

2016-11-08 12:43阅读

未央区城市管理局全面开展治污减霾工作

2016-11-07 17:40阅读

陕将大力扶持省级重点示范镇 每年专项支持1000万

2016-11-07 09:06阅读

2017年陕西养老服务市场将向社会全面放开

2016-11-04 19:40阅读

咸阳50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2016-11-04 13: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