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咸阳市庆祝第十七个记者节暨“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表彰大会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俊民,副市长王宏兵等出席并颁奖。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高举旗帜、守土尽责,紧扣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过硬的责任担当,深入开展新闻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当前,咸阳迈上了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始终坚守阵地、把好导向、凝聚力量,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政治基础。
会议强调,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以战斗的姿态和担当,旗帜鲜明地抓好新闻舆论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把服务大局作为第一职责,助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调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热情,凝聚各级各界、各行各业的力量,为加快发展鼓劲加油,为追赶超越汇聚能量。要高度重视对外宣传,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平台,加强与中省主流媒体的联系交流,面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不断提升“大秦故都、德善咸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讲好咸阳故事、传好咸阳声音、打好咸阳品牌、树好咸阳形象。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三深入”,深化“走转改”,着力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 推出一批“冒着热气”、“带着露珠”、“透着温度”的好新闻、好作品,以实际行动和出色的业绩塑造良好的队伍形象。
会上,咸阳市表彰了2016年“十佳”新闻工作者和2015年度对外通讯报道优秀稿件,并进行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记者 王高峰)
记者节,点亮新闻理想的心灯
今年的11月8日是第十七个记者节。记者节前夕,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四届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读着这些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和作者的名字,还有那些获得长江韬奋奖的新闻工作者的名字,深感他们作为中国当代新闻工作者的代表,已经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进步连在了一起,他们的工作业绩嵌在了历史的足迹里。
今天的新闻都是当代史。记者是历史的见证人、时代的瞭望者,优秀的新闻作品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脉动,闪耀着新闻理想的光芒。新闻记者只有怀抱新闻理想,牢牢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鼓呼,才会拥有广阔的新闻视野、深刻的新闻洞察、巧妙的新闻角度、活泼的新闻表述、真实的新闻生命,也才会拿得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新闻理想首先是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彰显的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这个责任既为真实担当,又为真理闪耀。好的新闻作品既在今天的现场,又在历史的时空,具有穿透力和纵深感。如获得一等奖的《四川日报》文字消息《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系列《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访谈《老冯家的“传家宝”》等作品,角度新颖,报道鲜活,体现了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这些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及其作者已经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闻理想写下了属于各自的注脚!
新闻理想连着社会理想,彰显的是新闻工作者对美好社会的理性认知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的热情追求。好的新闻作品既直面社会现实,又体现人的生命价值,传播的是社会正能量。今年的获奖作品里,更加关注人的生命,有数篇就直接以生命为题,比如《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生命缘——请你替我活下去》、《我不后悔,因为我救了一条命》等。群众爱读爱听爱看的新闻,大多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大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既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又能引导舆论,担当使命,体现社会价值导向和正义力量。优秀的新闻作品,一定是我们这个时代新闻工作者怀抱新闻理想的情怀写照。
新闻理想绽放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里,核心是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好记者讲好故事”,群众需要好记者,需要那些正义、勇敢、富有进取心和同情心的好记者。相反,那些不热爱新闻工作的,怕吃苦的,畏风险的,慕浮华的,用老报人范敬宜的话来说,就不可以做新闻记者。好记者应该属于那些热爱新闻事业、“位卑未敢忘忧国”、不畏艰辛、不求名利,真正坚守新闻理想的记者。
新闻记者,是一群点亮火把、照亮真实的人。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不仅要点亮火把、照亮真实,还需要点亮心灯、照亮理想。记者的新闻理想里,就有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的期盼。 魏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