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一场洪灾泥石流后立起的“义务植树纪念碑”

2016-11-04 18:01  中国新闻网

一场洪灾泥石流后立起的“义务植树纪念碑”(图)

图为立在勐先镇公路边的义务植树纪念碑。 张宇航 摄

中新网普洱11月4日电 (叶娟 保旭 缪超)受冷空气影响,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连日阵雨,勐先河水流湍急,但清澈的河水几乎不含泥土。离河数公里处,一块“义务植树纪念碑”立在公路旁,让过往行人和车辆都能看到。

近日,记者走访宁洱县勐先镇,听到了“义务植树纪念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这块纪念碑,表彰参与义务植树造林的老百姓,也警醒着当地人。”勐先镇镇长王斌告诉记者。

“为什么是警醒?”记者问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场洪水,一次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勐先人永远不能忘记。”王斌称,早年,勐先镇一度毁林造田,一座座青山变为荒山。1984年,持续的降雨,勐先河水猛涨引发洪水,吞噬上千亩即将秋收的良田。

伴随洪水,瞬间发生的泥石流“山崩地裂”。勐先河两旁,大片大片的山体坍塌,泥石流夹杂着巨石倾泻下来。当地老人回忆说:“偌大的勐先河谷,没有一寸让人安心的地方。”

当年,那场洪水和泥石流造成大量农田和房屋损毁。洪水过后,勐先镇痛定思痛,决定实施退耕还林和义务植树造林。家家户户扛着锄头铁锹爬上荒山种树,如果有人盗采林木,就会被当地百姓举报。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保护生态的意识已深植在勐先人心中。今天,勐先镇90%以上的人家房前屋后都有沼气池,做饭使用节能灶,热水则由太阳能提供。虽然烧柴的炉灶还留着,但只在家里办红白喜事时才用得上。当地政府对百姓家中的环保设施也给予了补贴。

这么多年来,既要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矛盾如何解决?

王斌称,虽然耕地面积减少,但勐先发展了养殖业,另外就是“套种经济”。茶叶地里套种核桃、玉米,咖啡林里套种澳洲坚果。“茶树和咖啡树下,还可以放养生态鸡,这又形成了立体经济。”

记者在当地贫困户陈启学的茶树地里,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排排茶树间,零星种着十多棵核桃树;陈启学和媳妇将夹杂其中枯萎玉米砍去;一只猪和数只鸡在田间觅食,有的则钻进林子里。

宁洱作为云南省首批12个“脱贫摘帽”县之一,今年年底将面临脱贫验收。勐先镇有260户贫困户,一个贫困村,脱贫标准定为贫困户实现人均年收入4000元。

坚持生态保护二十多年,“绿色”开始回馈当地,并在脱贫中成为“帮手”。

如陈启学这样的贫困户,得以在林下种植石斛、滇重楼等中药材,加上茶叶、无茎豆、养殖猪牛鸡等,年底至少收入6万元,届时一家五口将轻松实现脱贫。

珠栗,当地一壳斗科栗属植物的果实,曾几何时,一度是勐先贫困人家的主粮。今天,陈启学将它炒熟,当作零食招待客人。与此同时,他也向客人讲述小时候一家人靠妈妈捡拾珠栗充饥的日子。

依靠“绿色”脱贫,陈启学深知山上每一棵树木的重要。每天当他忙完田里的活计,都要穿上迷彩服,上山巡林护林。(完)

全站热点
市安委办第四督察组督查蓝田县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2016-11-04 17:00阅读

长安区治污减霾办启动长安区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

2016-11-04 14:31阅读

泾阳敲下全省石灰岩矿山整合公开拍卖第一槌

2016-11-04 00:00阅读

福银高速部分路段能见度仅约50米,慎行!

2016-11-03 11:05阅读

泾阳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2016-11-02 11:03阅读

商洛市培训贫困村村文书

2016-11-01 10:29阅读

陕西提出健康扶贫三大目标 让因病致贫人群如期脱贫

2016-10-31 08: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