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冬天比暖气来的早 供暖时间表已执行约40年该改了

2016-11-04 11:49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梁明星 安徽台记者张建亚)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0月底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公众希望提前供暖的呼吁升温。记者采访发现,集中供暖时间标准的制定在当初有特定历史背景,并已沿用约40年。随着气候条件和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规定是否需要变一变?

采访中,多位市民提出,这两年天气忽冷忽热变化很大,往往是气温骤降后忽然有一个回升,但很快又回到零下,于是也就没有达到“连续5天”的标准。从实际情况看,没有暖气的11月初很可能比供暖中的3月初还要冷,所以硬性划定供暖时间段值得商榷。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郑立均表示,由于涉及面非常大,大范围实行提前供暖,需要对百姓诉求、政府管理、企业运营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考量。

事实上,北方各省市近年来都陆续尝试提前供暖。今年已有吉林、宁夏、辽宁、甘肃、陕西等地在局部区域实施了提前供暖。一些南方城市也提前启动了供暖,比如安徽合肥明天开始将提前供暖。供暖公司能够提前供热,老百姓非常欢迎。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气温骤降时,提前供暖无疑顺应民意。供暖除了应加大时间“弹性”外,还应有“刚性”的制度保障。实行提前供暖,主要有三个问题需重点关注。

一是节能问题。多位专家表示,供暖与环保节能要平衡考虑,大规模集中供热很难快速根据气温变化进行反应,动荡的气温下会造成能源浪费。

二是要关注成本提高的问题。多位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集中供暖还是半福利性质,需要政府划拨财政补贴运营企业。如果再进行提前供暖,意味着一些地方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补贴。

三是决策过程应加入更多民意。有业内人士提出,越是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越需要公开、提前征询民意。以北京的供暖会商制度为例,目前是供热主管部门同发改委、财政局与气象局进行会商,对天气形势进行研判,其实也可以考虑加入群众代表,或者提前进行社会调查。

全站热点
泾渭供电分公司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16-11-04 10:24阅读

县委副书记李化检查指导秦渡镇县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2016-11-03 19:17阅读

城乡学校手拉手 关爱留守儿童

2016-11-03 12:06阅读

“就业服务大篷车”在武屯镇开展精准扶贫招聘会

2016-11-02 15:25阅读

高陵区十二五年房地产运行有序

2016-11-01 11:11阅读

徐家湾街道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

2016-10-31 09:43阅读

高陵区?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2016-10-28 11: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