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咸阳农科院在大地上写出精彩论文

2016-10-27 17:01  咸阳日报

咸阳农科院成立55年来,选育引进优良品种50个,研发推广科技成果85项,涌现出梁增基、罗洪溪、华德钊等一批知名农业专家,创造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大地上写出一篇篇精彩论文,为农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

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咸阳农科院科研育种优势和特色。油菜中心先后育成13个新品种,其中4个通过国家审定,尤其是“秦优10号”被农业部推荐为主导品种并列为国审区试对照品种。棉花育成了秦棉1号和咸棉153,引进推广中棉16号。小麦先后育成28个品种,其中长武131、长旱58、秦麦4号三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育成的咸农39矮秆小麦和选育超大穗84+79小麦材料为矮秆和大穗小麦育种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玉米育成两个省审新品种。这些优良品种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为咸阳市乃至陕西省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建院以来,共获得部、省、市级科研推广成果85项,其中省部级成果43项,市级成果42项,在作物育种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选育、引进优良品种50个。发表专业论文168篇,获得市级以上各项奖励100多项。

他们积极发挥科研与推广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建设“上游”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试验田、“下游”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供给站。根据科研育种情况在相关作物主产区建立起农作物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示范基地,并以示范带动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科研与推广的有效衔接,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甘肃以及陕西境内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00多处,参与农业部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县22个。这些项目的开展,在农民与科技人员之间架起了桥梁。

立足咸阳市农业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和特长,在省内外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组建咸阳科技专家服务团,把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实现了农业科研成果直接到田间地头的零距离转化。每年组织科技人员下乡30余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1万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万余份、解决技术难题50多项、发布农业信息300多条。

他们还以梁增基、罗洪溪、华德钊等专家教授为榜样,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在已扩展长武分院和九个研究中心、五个职能科室,其中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14人,具有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15人、本科学历32人,省、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市跨世纪三五人才10人,为打造现代化的农业科研基地、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蒋增科)

全站热点
西安市尚稷路学校开展学习《未央区2016年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研讨活动

2016-10-27 15:43阅读

抓住区党代会精神要素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成效

2016-10-26 22:30阅读

雁塔检察院召开疑难案件研讨推进会

2016-10-25 19:56阅读

国产品牌用质量唤醒国人消费的迷茫

2016-10-24 20:10阅读

高陵区迅速传达 扎实推进 确保圆满完成四季度各项工作

2016-10-22 00:22阅读

户县环保局采取四项措施抓好项目审批工作

2016-10-20 00:04阅读

临潼区合疗办召开全区2016年新农合工作会

2016-10-18 10: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