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怎样走出“儿童用药之困”

2016-09-26 09:08  京华时报

政府可以通过更合理的政策激励,做好更基础性的工作,来凝聚解决问题的合力。救救孩子,行胜于言。随时监测政策的效果和落地情况,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分内之责。

最近,媒体报道了一系列令人揪心的数据。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约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而由于儿科“缺医少药”,我国每年5—14岁孩子死于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的人数可能多达10万。另据统计,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

儿童“缺药”已是一个老问题,只是没想到后果会残酷到这个地步。如果一个孩子患的本非绝症,却因为“缺药”或者用药错误而丢了性命,显然是最难以令人接受的。这样一个老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儿童用药的研发难题是共性困境,但国际上也已有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案,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针对药企欠缺研发儿童用药的动力,美国出台了专门的鼓励政策。对于企业经过临床试验,标注清楚儿童用药的用法和用量的,会给予6个月的市场独占权。相对于成人用药,儿童用药的市场较小、利润不高,这种独占保护,会让企业有更多积极性去进行研发和生产。相比于直接的政策补贴,这能更好地调动市场力量,激发更多的供给。

解决儿童“缺药”的问题,不能直接依赖政府,但政府可以通过更合理的政策激励,做好更基础性的工作,来凝聚解决问题的合力。企业缺乏研制儿童药的积极性,也可以说是一种“市场失灵”,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研制儿童药的性价比不够高,那么政府能不能提供帮助,降低企业研制的难度和成本?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是在基础数据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我们国家多数儿童医院是公立医院,儿童的临床用药数据和儿童不良反应情况,政府相关部门理应有所掌握。如果能建立数据库,并向药企开放,那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前期的调研成本。而且,类似基础的数据工作,不仅对研发药品有帮助,也能够在分析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类型,减少人为导致的用药悲剧。

实际上,之前也有一线医生指出,由于我国缺乏具体的儿童用药的规范和指南,医生在开药的时候常常只能靠经验和感觉,家长在喂药的时候则多半靠“手掰”。一些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并不是“缺药”,而是开药、用药过程不规范导致的。如果有更科学的用药规范,那就能避免部分悲剧,并且也能给开发生产儿童药品提供指引。

其实,对于儿童用药的问题,从2014年出台《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到今年6月出台《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国家已经在想办法调动企业和市场的力量。但正如相关药企负责人所言,“国家政策带来的产业推动还没有落到实处”。而如果不能推动政策落地,让一线企业尽快感受到研发的便利和动力,其效果便难免打折。

救救孩子,行胜于言。随时监测政策的效果和落地情况,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分内之责。如果一个政策没有落地的时间表,迟迟不见成效,显然要追问相关部门的责任。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在“任务清单”中,要看到政府部门的行动方案和目标,在建立儿童临床用药数据库等层面,政府大有可为的空间。

□敬一山

全站热点
雁塔区30个药店回收过期药

2016-09-25 08:05阅读

西安男子沉迷彩票负债累累 喝农药自杀后又报警

2016-09-24 19:01阅读

莲湖区卫计系统基层单位到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观摩党政工作

2016-09-23 17:48阅读

环保灞桥分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查工作

2016-09-23 10:12阅读

铜川市举行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

2016-09-22 15:34阅读

吴忠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一行到碑林区城市管理局调研

2016-09-22 08:02阅读

武屯中学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培训合作洽谈会成功举行

2016-09-21 10:1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