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国内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五成孩子不加父母微信

2016-09-26 06:04  广州日报

你是孩子在数字世界的好友吗?近日,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出炉。这也是国内首次专门针对儿童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的最大范围的专题调研。研究发现,新媒介在儿童中的渗透率远超大人想象,其中也隐藏着不少网络风险。

文/广州日报记者杨洋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出炉。报告由广州市少年宫牵头,联合全国18个主要城市青少年宫,对2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网络隐私 儿童缺意识

该报告指出,如今儿童数字化成长出现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手机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

到了小学中年级(9~10岁)时,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迅速拓展,初步发展到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的“小用户”。初中(13~14岁)时期还进一步成为新媒介传播者、创造者,数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父母。

儿童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隐忧:“如果在网上要你填真实资料,你会怎么办?”只有32.5%的孩子会先询问父母意见,而直接填的比例从小学低年级的2.9%上升到初中的10.5%。

网络安全 家长缺责任

调研报告指出,家长的失误是导致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没有成为孩子的数字好友,有44.7%的家长没有在QQ上,55.8%的家长没有在微信上,62.9%的家长没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为好友。

第二个是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61.7%的家长没有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67.7%的家长给孩子平板电脑时没有约定玩的时间和内容。

第三没有成为孩子数字媒介行为习惯的好榜样: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爸妈在家最喜欢玩手机。最后,家长在孩子面前越来越早没有了影响力,当被问及“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求助对象是谁?”孩子们表示,当在小学中年级时,首选的是妈妈(34.1%)或爸爸(17.5%),但到了初中,他们更倾向于找同学(25.4%)或上网自己找答案(21.4%)。

“五步法”保护网络安全

1.把握一个原则:趋利避害,要善用新媒介,避免不良影响,让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

2.区分把握好两个阶段:8岁前与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媒介使用习惯;8岁后沟通取代权威,培养自主选择和判断能力。

3. 关注三大问题:关注孩子可能在网络世界中遭遇的安全问题;关注孩子无节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成瘾问题,关注媒介与亲子关系的问题。

4. 培养四个能力:自控力、专注力、交往力和判断力。

5. 善用新媒介的五种功能,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生活的好助手、益智的好玩具、沟通的新渠道、表达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好方式。

全站热点
雁塔区30个药店回收过期药

2016-09-25 08:05阅读

陕西明确要求不动产统一登记10月底前“3到位”

2016-09-24 10:00阅读

陕西省第七届“统计开放日”活动在高陵区举行

2016-09-23 16:35阅读

楼观新区工委认真开展“两学一做”第三次专题研讨

2016-09-23 09:35阅读

户县政府领导督查城市治理减霾工作不放松

2016-09-22 15:03阅读

90万人次浏览关注13万投票火热参与“最美长安”评选投票圆满完成

2016-09-21 18:30阅读

长安区召开迎接省级文化先进区复查验收工作动员会

2016-09-21 09: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