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探访青海八百年历史的班玛藏式碉楼

2016-09-22 23:35  中国新闻网

探访青海八百年历史的班玛藏式碉楼

藏式碉楼外墙糊满了牛粪,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牛粪尽快晾干,在当地,牛粪仍是主要的燃料。 孙睿 摄

如今的藏式碉楼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一块招牌。 孙睿 摄

如今的藏式碉楼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开发的一块招牌。 孙睿 摄

中新网青海班玛9月22日电 (孙睿)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有一群至今800多年的藏式碉楼,这些碉楼由藏族专门的石匠修建,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22日,青海“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团前往班玛藏族碉楼群,进行实地探访。

班玛藏族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果洛州班玛县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村,其中班前村内有碉楼近百座,大多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一般有两层或三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建筑整体高约10米,屋面多为平顶,墙体石木交错,间隙夹杂黄土砌制而成。

班玛藏族碉楼,分为烽火碉、隘碉、家碉三种,目前有隘碉、家碉,它们一般都建在高的台地或山顶上,建材以石块为主,木材为辅,石砌高墙。

班玛县委书记夏吾杰告诉记者,以前的藏式碉楼一般都建在地势比较陡峭的山坡,而且窗户开口很小,外墙还设有瞭望口,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入侵,易守难攻。随着班玛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藏式碉楼防御的功能逐渐淡化。

“从窗户就可以看出,以前窗户很小,现在碉楼的窗户越来越大,主要作用也从瞭望发展到现在采光。”夏吾杰表示,虽然局部有所变化,但是藏族传统文化在碉楼群落里得以完整保留。

据了解,藏式碉楼较为密集的班前村于2014年被住建部及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完)

全站热点
花绳舞出精彩 跳出健康自信

2016-09-22 18:03阅读

安康市宁陕县柴家关村蜂业合作社组建成立

2016-09-22 14:38阅读

陕西实施超限超载新标准 “双排车”禁上高速

2016-09-22 08:30阅读

【市57中学】进校教研员指导教学工作

2016-09-21 11:10阅读

楼观镇积极筹备猕猴桃年会周一现场观摩点

2016-09-20 17:00阅读

陕西省调整沪陕高速等高速公路限速值

2016-09-19 21:00阅读

大兆街道开展中秋国庆食品安全检查

2016-09-19 10: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