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音
谈网色变不如网开一面
付笑
很多家长说,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播放动画片,确实是哄孩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父母对手机、电脑爱不释手的今天,要求孩子远离网络显然不太现实。因此,与其“谈网色变”,不如“网开一面”,以正确的方式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调查显示,中国儿童上网率达九成以上,首次上网儿童年龄已低至 5岁。这意味着,上网儿童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已成为趋势,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明显。在生活中,父母常常有意无意地把手机、电脑交给孩子,期望他们能从中获益的同时,也减轻了自己带孩子的负担。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孩子因长时间上网而患上近视、散光等眼病,甚至不得不接受治疗或戴上眼镜。
网络时代,要想让孩子置身其外,一来不可能,二来也不应该。刻意为之的话,不仅会扼杀孩子好奇的天性,更会阻碍他们从网络中获得快乐、学习知识、了解社会,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动画、游戏的诱惑那么大,孩子沉迷于此,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视力,若长期下去,还会引发自闭症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上网加以管理,限定浏览的内容,约定娱乐的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榜样。更重要的是,家长不能以电子产品代替自己陪伴孩子,而要注重跟孩子沟通交流,多带孩子去户外参加有益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跟家长相处比独自上网更快乐。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学校和社会也有义务。学校应开设相关课程,教育未成年人分辨网上内容的真伪良莠,善于运用有效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让网络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工具。社会则应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具有欺诈、暴力、色情、毒品等非法内容的网站,避免网络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大禹治水总结出了“堵不如疏”的经验,这对于未成年人上网亦有启示。一味地对孩子下“禁网令”,其实是对教育管理孩子责任的推卸和逃避,这只会让矛盾越积越多、问题越堆越大。正确的做法是各方积极面对、加强引导,共同为未成年人上网营造一片明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