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真有那么多“底层互害”?可怕的是社会对弱者漠视

2016-09-06 09:57  中国青年报

真有那么多“底层互害”吗

底层弱者,往往经济贫困,但贫穷和犯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穷困并不可怕,怕的是好逸恶劳,不知勤俭,自甘堕落。

--------------------------------------------------------

随着6名犯罪嫌疑人的全部落网,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案已经告一段落,但连续发生的大学生被骗案依然让人不能释怀。有评论认为,犯罪嫌疑人因为贫穷,游走在法律边缘,不择手段积累财富,是贫穷里的“底层互害”。

近些年,中国社会底层弱者的暴力犯罪屡屡见诸媒体,甚至有人危言耸听,说中国人进入了互害模式,成了一个“互害”社会。“底层互害”似乎成了时髦词汇,我不知始作俑者是谁,但想追问:真有那么多“底层互害”吗?

底层弱者,往往经济贫困,但贫穷和犯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很多经济贫困的地方倒是民风淳朴,人民勤劳肯干。穷困并不可怕,怕的是好逸恶劳,不知勤俭,自甘堕落。徐玉玉案6名嫌犯,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典型。有嫌犯不给父母一分钱,还经常伸手向父母亲戚要钱。他们没有耐心好好工作,只想铤而走险、快速致富。这些群体的特点是:年轻、学历低,不务正业、浑浑噩噩。懒惰和恶习是穷困的好朋友,勤劳和节俭是它最大的敌人。他们害的不是穷困病,而是“懒病”、精神“穷困”病。

很多骗子认为,“我又没偷又没抢,是你自己心甘情愿把钱给我的”、对社会带来的伤害也仅是“骗骗人而已”。他们抵御不住电信诈骗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的“诱惑”,放弃正当的工作,坠入了疯狂诈骗的泥沼。相反,有的穷人却踏实勤恳,从当下出发,逐步积累经验、锤炼本领,勤俭持家,最终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大有人在。

“底层互害”是人们的一个错觉,媒体宣传加剧了这个概念带给我们的心理效应。从徐玉玉案来看,不是底层互害,说是诈骗分子的“单向加害”也许更合适。

在这种“单向加害”中,底层弱者更容易受到侵害,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假如徐玉玉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好,假如徐玉玉的高中生活与外界之间不只是一块“大屏幕”,假如她的人生出路不止考上大学等等,那么徐玉玉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徐玉玉被诈骗将被淹没在众多的诈骗案里,最终销声匿迹,不了了之。她也将继续在自己的生活轨道里生活下去,上学、就业、结婚生子……很多的类似犯罪都是如此,弱者被侵害,正是因为“弱”:经济状况差、教育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法律意识淡薄等。

弱者更容易受侵害,也是罪犯理性的选择结果。正因为底层弱者的“弱”,罪犯为了降低犯罪风险,更倾向于“柿子找软的捏”,选择底层弱者下手。

“单向加害”也好,底层互害也罢,媒体在使用概念时应该更谨慎。要知道,经济上的穷困并不最可怕,可怕的倒是社会对弱者的漠视,是弱者精神的穷困和斗志的没落。(苗瑞)

全站热点
陕西彩民揽获双色球595万元大奖6注 成最大赢家

2016-09-06 08:30阅读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切实加强市政设施治理工作

2016-09-05 17:00阅读

长安区委区政府召开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动员会

2016-09-05 09:34阅读

2016中国(国际)水果大会召开 外宾点赞陕西水果

2016-09-03 09:05阅读

青年路食品药监所开展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大检查

2016-09-02 12:47阅读

区财政局第五党支部召开“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研讨

2016-09-01 18:54阅读

蓝田县委常委会班子召开学习交流会

2016-09-01 10: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