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河北南和一家四代走出7名教师 “尚学崇德”传薪火

2016-09-02 20:13  中国新闻网

河北南和一家四代走出7名教师“尚学崇德”传薪火

刘铁夫老人,依然保留有几十年前的教科书及教案,并时不时拿出来重温整理。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9月2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岳红亮)2日,在河北省南和县和阳镇刘铁夫家中,老人正拿着放大镜看一本名为《品读》的杂志。今年87岁的刘铁夫有些耳背,但精神矍铄。“我的父亲就是教师,到了孩子们这一代,家里已经培养出7名教师了。”

“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名世贞儒’的牌匾,父亲说牌匾是奖励一名祖辈的,因为他读书好,人品好。”刘铁夫说,这块牌匾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小的时候就立志做一个爱读书、品德好的人。

刘铁夫的父亲刘绍汉曾在县初小、高小任教员,抗战时跟随队伍到兰州继续教书,解放后回到南和县从事教育事业。

刘铁夫回忆,父亲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做人上要以礼待人,在学习上要尚学崇德。父亲“尚学崇德”的要求深深地印在刘铁夫的心中,他决定把“尚学崇德”的理念传递给后辈。

刘铁夫的儿子刘哲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父亲每月工资40多元。他舍不得吃穿,但隔三差五都会去书店给我们买书。记得有一次,父亲买回一本《小灵通漫游未来》,当时定价8毛钱,能买一斤肉了。

“父亲很重视我们的学习,却从不强迫。”刘哲颖说,和学知识相比,他更注重孩子们学会了哪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刘铁夫的影响下,刘家姐弟四人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一放假,别家的孩子在外面玩,我们姐弟四人总是趴在桌子上看书、写作业或者练字。”刘颖哲说。

受刘铁夫的影响,他的大女儿刘爱平、二女儿刘力勤、三女儿刘燕勤和儿子刘哲颖高考志愿填得都是师范院校,毕业后又都走上了讲台。

“有时候朋友来找,喊一声‘刘老师’,全家5个人回应。后来为了区分彼此,我们家又出现了‘老刘老师’和‘小刘老师’。”对此,刘哲颖充满自豪。

如今,刘铁夫的外孙女在聊城大学读研究生,学的专业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而孙子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本科,他们的志愿也是留校任教。“到时候,我们家里又多了两位教师。”刘铁夫的孙子刘匡说。

“一家四代人走出7位教师,这是我们家的骄傲。”刘铁夫说,“尚学崇德”已经成为刘家的家训,他的心愿是希望后辈重视教师行业,继续教书育人,为社会多做贡献。(完)

全站热点
区建住局开展“慈善百日募集---建住力量”活动

2016-09-02 18:15阅读

陕西传媒网报道促进整改 神木隆德煤矿将建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直排

2016-09-02 15:00阅读

西成高铁陕西段铺轨

2016-09-02 08:33阅读

区安监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2016-09-01 12:15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张家堡所开展辖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2016-08-31 17:49阅读

西安街头现冒充港台同胞“借钱”骗术 9人被抓获

2016-08-31 21:22阅读

区上来人免费安装坐便器 老人如厕不再受熬煎

2016-08-30 12: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