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路,一条普普通通的老街,它没有南大街那样的浩然大气,也没有长安路那样的摩登时尚,但它有着自己的不凡气质,整洁安详。在太乙,环卫工人踩着第一缕阳光打扫夜里吹落的树叶,露出了整洁的街道,洒水车“哼着小曲”为行走的路人清理着路面微尘,街道城管队员穿梭在大街小巷巡查不文明行为……碑林区的东南之星——太乙路街道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慢慢“苏醒”,城市治理工作为这个老街带来新的活力。
太乙路街道办事处守卫着碑林区的“东南”大门,管辖面积6.92平方公里,有18个社区、200多家驻地单位,22万居民,主次干道23条,背街小巷12条,人行天桥9个,清扫保洁面积达102万平方米,日清运生活垃圾80余吨,年清运垃圾约3万吨,是碑林区管辖面积最大、人口最为稠密的街道办事处。作为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欠账多,占道经营反复回潮是太乙路地区城市治理难点所在。街道党工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今年1月21日,全市召开城市治理工作大会后,太乙路街道打响了辖区城市治理攻坚战的第一枪。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太乙路街道办认真围绕“品质碑林”建设目标,聚焦城市治理顽疾,不断转变城市治理理念,推出一系列整治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品质的新举措、新办法,城市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街道面貌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广宣传 全员参与热情高
城区的干净美丽,离不开市民的支持和参与。为此,太乙路街道办坚持做到“领导带头,部门联动,科室有责,党员先行”,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到改善市容环境的长远目标和艰巨任务中去,形成城市治理大家管的社会氛围,让每个辖区市民感受到这种转变带来的那份优美、有序、文明、和谐。
街道办先后制定下发了《太乙路街道城市治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太乙路街道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城市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社区成立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确保城市治理工作专人负责和协调,持续推进城市治理工作。
为了防止“街道社区忙晕头,市民群众不知晓”的两张皮现象,街道办整合地区资源,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按照统一、规范、美观、醒目的要求,制作社区和居民小组宣传专栏230个,社区网格化管理宣传栏30个,楼院创文公示栏200多个,发放《告市民书》3000余份,组织各社区召开驻地单位、居民小组、业主委员会,对城市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和动员。并安排2辆执法车不间断在地区巡逻,宣传城市治理工作。街道办、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上门入户,向居民赠送印制有城市治理的纸杯和环保袋,城市治理不断深入人心。
街道办注重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城市治理相结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春节街道机关干部扮靓碑林,100多人对辖区主要道路及市政公共设施进行大清洗,学雷锋日各社区深入老旧小区持续提升整治,“红五月”驻地单位携手社区开展文艺演出,建党95周年组织专题宣传报告会、党员干部主题演讲比赛,弘扬城市治理先进事迹,为了及时展示整治工作成效,街道办建立机关、社区工作微信群,城市治理随手拍成为了新时髦,随干随拍,工作辛苦相互发发红包鼓干劲,微信群调动了干部的大热情,和谐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城市治理进入“微”时代。
深整治 一把尺子治到底
城市治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高、反复性强的工作,具体工作过程中更是矛盾多、困难大。“所有干部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要一个标准用到底、一把尺子治到底,不以权谋私,化解市民对城管执法的不理解,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这是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晓霖多次在城市治理会上强调的硬要求。
用尺子统一标准。街道与临街单位、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要求其不得将垃圾扫地出门,不得在门外乱堆乱放、乱倒乱挂、店外经营,对未按要求落实的,严管重罚,组织驻地单位、沿街门店对各自卷闸门、闸拉门进行粉刷,共计粉刷卷闸门3258个,面积达17919 平米,收缴灯箱垃圾10余车,逐步形成常态化管理;街道实行城管环卫数字化管理,城管执法人员、清扫保洁员合理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将太乙路所有马路、绿地、人行通道、广场等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做到每个网格有一名清扫保洁员承包值守,若干网格有一名城管执法人员承包,分别担任该片段“街长”和“片长”,不间断巡查值守,街道城管网络管理平台一旦发现问题,将第一时间联系最近的片长处理问题,做到环境秩序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办;按照“垃圾不落地、尘土不乱飞”标准,主要道路由清扫模式向冲洗模式转变,洗扫作业做到不丢段漏扫,易脏路段、十字路口反复清扫,确保每天洗扫车将责任区彻底清扫一遍,并全天候值守。
用尺子打准要害。为了使城市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街道综合施策,采取部门联动的机制,将辖区派出所、交警大队、工商所、食品药监所等职能部门合整成一盘棋,成立街道城市治理工作委员会,各负其责,精准发力,久而久之便成为街道城市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街道城管委每周组织辖区兴庆路、太乙路派出所、执法六中队、太乙路工商所、食药所、交警碑林大队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至少2次,每月召开城市治理工作联合推进会。自城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已举办联合执法36次,对重点路段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放、经营门店证照不全等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整治,对沿街小餐饮门店食品安全开展专项检查,累计查处出店占道经营摊点1052处,下发餐饮整改通知书30份,清理整治路段无主垃圾、建筑垃圾125车,清理地面、电线杆、果皮箱等野广告上万处,持续推动城市治理,为辖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市容卫生环境。
用尺子树立公正。随着盛夏的到来,占道经营夜市、背街小巷流动摊位等开始进入反复回潮难治理高峰,做好夏季“百日攻坚”专项整理重任在肩。为此,街道多次进行研究商讨,建立了一套人性化的疏堵结合方案。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实行夏季“早五晚十”轮岗工作制,连续10天在路段不间断巡查,所有商户统一标准,禁止出店违法经营,发现问题无一例外查处,实现无间隙管理。针对占道经营大多是下岗失业、进城务工等生活困难群体,执法人员严格执行“纠正违章要有理,宣传教育要讲理,处理尺度要合理”的要求,遇到占路经营的摊点,帮着收拾一下,以劝离为主,有条件的帮助引导进入周边规范市场或者街道便民早市,尽量减少群众的抵触情绪。“现在是文明执法,不骂不赶,我们能理解,也愿意配合。”一位商贩说,“马路市场”得到了有效缓解,城市治理工作争取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大提升 打通社区最末梢
城市治理工作的终端在于社区,只有社区的城市治理能力过硬,品质碑林建设才能够得到保障。太乙路街道原有14个社区,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完成,今年3个城中村社区也交到了街道管理,这让原本就结构庞大、老旧小区众多、人员结构复杂的社区变得更加难以管理。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建立领导干部、科所包抓社区制度,班子成员带领科室干部每周至少2天要主动到包片的社区,亲自负责、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动手开展城市治理工作。通过建立问题督办销号机制,加大检查力度,整改一个,注销一个,确保辖区市容环境短期内立竿见影,综合面貌焕然一新。
重拳出击治脏、治乱。街道对沿街居民楼进行逐一排查,组织各社区工作人员及物业公司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集中力量解决社区卫生死角、院落内、单元楼道和居民阳台垃圾、杂物乱堆乱放、乱摆摊点、乱搭棚等问题,拆除各类旧广告牌、宣传牌,全面清理野广告,共计清运居民院落卫生垃圾、无主垃圾、废旧家俱150车,杂物700吨,添置带盖垃圾桶36个,并对小区内的栏杆、路灯、健身器材等进行了维护。街道统一采购涂料、滚子、刷子,发放到各社区,对社区一楼墙体、无主围墙、老旧墙面、脏污墙面、工地围墙、铁栅栏、道路两侧行道树及防护栏进行粉刷。社区工作人员每日定点到辖区小区进行巡查,一旦发现脏乱情况,第一时间联系物业或组织志愿者进行清理,并不定期联合物业,发动居民开展大扫除活动。
老旧小区整治、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是品质碑林建设和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街道根据市、区相关要求,重点加强对小区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物业或物业作用发挥不好的38个老旧居民院进行清理整治,投入专项经费对17个社区的9个居民小区进行路面硬化修整、花坛绿化改造、围墙粉刷和门头修缮。标新街社区东边的文盛苑东侧居民楼台阶破损,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影响居民出行,街道城管科得知情况后,立即与社区和物业多次沟通,对台阶进行了修复;安东街社区辖区小区大多是建筑公司老旧小区,居民收入低,习惯收破烂、养鸡来讨生活,影响了社区整体环境。城市治理工作中,社区结合实际,组织干部、志愿者多次深入院落打扫卫生,为院子添置垃圾桶,修整路面,并对居民进行入户宣传说教,居民看到自己的生活环境越变越好,被干部和志愿者的诚意深深打动,纷纷主动交出养鸡笼,拆除乱搭乱建建筑1200平米。
弱势群体帮扶、关爱。对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各社区在坚持“一日三巡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季节变化特点,增加巡查次数和覆盖范围,除对车站、立交桥下巡查外,还将街办接合部、两区接合部等地区纳入巡查范围,真正做到了不留死角。针对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高的特点,街道建立社区群防、群助微信群,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救助。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关爱,对无人照料的未成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老年人帮扶管理,防止出现辖区人员外出流浪乞讨。街道“有名”流浪儿童王某,智力残疾,母亲改嫁,父亲不知去向,从8岁起便开始在街道上流浪,街办把他送到救助站生活。如今16岁的他已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社区把他接回了家,帮他找了工作办了低保,从源头上解决了流浪问题。“社区就是我的家。”王某总是自豪的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据统计,城市治理以来,街道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0余人次,累计发放棉大衣8件,方便面45桶,矿泉水85瓶。
高融合 城市安全是保障
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是开展好城市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街道积极转变城市治理理念,变“为了城市而管好人”为“为了人而管好城市”,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治污减霾等工作融合在一起,确保地区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摆在首位。街道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做到防患未然。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的关系,成立街道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建立联络员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动态监管,确保生产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建立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联合执法机制,对社会影响广、区域性、倾向性较强的安全生产问题实行综合治理,通过城管、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着力解决一些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多头管理、治理难度大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深入开展建筑工地、城市燃气、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工作,取缔2家手续资质不全的液化气换气点,查处一处非法液化气充气黑窝点。对辖区220家单位697部电梯、136台常压锅炉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取缔和关停了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着力推进辖区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秩序持续好转。同时注重监管与宣传并重,安全专干走进社区广泛发动群众举报隐患,向举报受理的群众发奖励“红包”,地区上下形成了“身边隐患随处拍”的良好氛围。
环境稳定高于一切。群众的安全感,来源于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社会环境更安全,也是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街道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变被动为主动,走出了一条平安创建方的新路子。组建了1932人的“红袖章”义务巡逻队,设立技防探头504个,建立了25个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站,聘请资深律师为义务法律咨询师,共有纠纷信息员、调解员80名,打通了民意通道,也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愿望,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法律引导,心理疏导”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今年上半年,街道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起,接待信访群众56人次,完成省市信访交办案件7件,办结率100%,高效处置了西安联合学院非法集资等群体性事件。
治污减霾提亮品质。城市治理的目的在于改变生活环境,惠及更多百姓。街道从一个个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整在了问题点子上,治在了群众心坎里。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雾霾话题,街道及时呼应群众期盼,成立辖区空气质量提升工作小组,制定了《太乙路街道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安排》和污染应对措施。加大建筑工地监督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对各自内部进行道路清扫、洒水防扬尘,在工地出入口安排一名保洁员,对出入车辆外表进行清扫冲洗,减少工地扬尘对大气的污染。同时,街道环卫所每天对辖区的“三灰带”、绿篱进行冲洗,确保降低二次扬尘污染。此外,街道积极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在乐居场、太乙路十字多次开展缓堵保畅宣传活动,宣讲文明出行行为公约,发放宣传资料上百份,对部分小区车辆停放无序进行集中整理,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城市治理效果显著。
“城市治理工作事关街道建设‘美丽太乙、幸福家园’目标的实现,太乙路将始终以‘严、精、细、实’为标准,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扎实做好城市治理各项工作,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宝信心满满地说。(通讯员:李雅楠、徐文婷 记者:闫鑫) (2016年7月7日《西安日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