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左)与美团订餐APP界面。
《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近日发布,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梳理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福建等多地已出台网络餐饮相关监管规定,严格审查食品经营者许可证和送餐人员健康情况。
审查——
多地要求网上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
《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福建等地除了规定第三方平台审核入网食品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还要求第三方平台在网站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相关信息。
福建要求,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申请加入平台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的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进行审查,实施实名登记,如实记录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号、许可证有效期、核准名称、地址、经营项目等信息,并在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
包装——
北京、四川等地要求标示安全食用时限
资料图。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在网络餐饮包装方面,北京、四川、福建等地要求相对严格,规定在送餐容器的外包装上标示烹饪时间和安全食用时限。
北京要求,从事网络订餐服务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食品包装上加贴封签,标示食品加工制作时间和消费时限,并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上海、浙江、辽宁的要求有所放宽,鼓励或建议加贴封签,标示食品加工时间和消费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