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智能垃圾分类桶的出现让金花社区的居民头一次接触到了垃圾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金花社区的居民已基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也充分感受着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意义。
记者来到金花社区,看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智能垃圾分类桶前,都有居民正在刷条形码扔已经分好类别的垃圾。“这几个月已经习惯了把垃圾分类投放,我家现在都有好多积分了,已经换了不少生活用品。”李春红高兴地说。
社区物业工作人员罗树珍告诉记者,3个月来,分类垃圾桶共回收纸类垃圾1580公斤,等量减少了74%的污染;回收金属垃圾303公斤,等量减少了75%的空气污染;而回收的173公斤塑料,更是能够获得121公斤的二级原料。以前堆放在楼道、院落的大件废旧家具家电也不见了踪影,小区环境比以前更好了,“居民如果有大件可回收垃圾需要处理,只需要拨打垃圾桶上的电话,垃圾分类回收公司的人员就会上门回收。”据介绍,不可回收的厨余垃圾也都会进行单独处理,作为有机化肥。
“有些居民对于如何分类还是不了解,所以我们开启了巡检制度。”负责安装机器的工作人员高海潮介绍,每天工作人员会进行两次巡检,主要针对不可回收垃圾,如果分类有误,工作人员扫描垃圾袋上的条形码后可以直接发短信至该用户的手机,指出分类错误,普及分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