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报
核心提示: 制造和拥有属于自己的民用飞机成为中国人数十年的梦想,而试飞中国的民用飞机,是中国试飞人的自豪和神圣使命。
民用飞机,是度量民族自信心强弱的“标尺”,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制高点”,是具有先导性高新技术成果的集合,是拥有丰厚回报的一块“高产田”。制造和拥有属于自己的民用飞机成为中国人数十年的梦想,而试飞中国的民用飞机,是中国试飞人的自豪和神圣使命。
2009年7月15日,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首架ARJ21-700新支线飞机穿云破雾,从上海飞抵中航工业试飞中心,也标志着新支线飞机全面进入适航取证试飞,伴随着每一项课题的推进,每一次阶段成果的取得,时任试飞中心研究所主任的张建与新支线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砥砺奋进积跬步而以至千里
张建,197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中航工业试飞中心科技部副部长。先后荣获“十五”航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航空报国”金奖、中航工业科技进步奖、陕航局“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中国商飞新支线飞机项目年度优秀个人等殊荣。
1999年自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张建怀揣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满腔热爱和青春梦想,来到了中航工业试飞中心。自工作伊始,张建就给自己定下了夯实理论、勇于实践的工作原则,十几年来如一日。张建先后在《飞行力学》《中国国防科技报告》《飞行试验》《飞行力学年会》等国内主要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民用飞机刹车系统与加速—停止距离研究》更是入选《中国国防科技报告》和《中国航空科技报告》。
多年的积累加上敢为人先的胆识,让他主管的许多试飞科目都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实现了突破,尤其是难度高、风险大的科目:主导解决了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的试飞技术问题;优化了地面最小操纵速度偏离跑道的判断与控制;完成了国内第一次对着陆时使用反推力状态的着陆滑跑距离向标准条件的换算,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这些试飞技术的突破,为我国相关型号的合格审定试飞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整个民用飞机合格审定试验技术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临危受命打破禁锢更上层楼
自2006年开始,凭借着在专业技术水平、技术管理、型号项目管理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张建逐渐成为飞机平台试飞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开始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民机试飞技术研究领域。2009年,张建全面介入新支线飞机适航审定试飞工作,主管并圆满完成新支线飞机性能、起落架系统、空速系统校准、操纵性稳定性、结冰、飞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等课题。在这一期间,张建在繁忙的科研任务中汲取时间苦练英语,成了与外方沟通各类技术课题,推动FAA影子审查的急先锋。
2012年,时任新支线飞机性能和品质试飞总技术负责人的张建,被委以试飞副总师的重任,而此时正值新支线飞机项目适航审定中,最高难度的Ⅰ类风险科目——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的最关键节点。这是新支线飞机型号合格审定试飞中非常重要的试飞科目之一,同时也是FAA影子审查的现场目击项目。这一科目,此前国内飞行员几乎没有独立进行该科目试飞的经验,因此,国内民用飞机最小离地速度的试飞技术、试飞驾驶技术与符合性方法不能支持ARJ21-700飞机所面临的挑战。
临危受命,张建突破难以想象的困境,全面主持攻坚《民用飞机最小离地速度试飞技术》重大课题研究,深入研究了最小离地速度的试飞技术、试飞员驾驶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全发工作最小离地速度换算到单发停车状态的方法,并通过实际试飞数据分析,明确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注意点和解决途径。在ARJ21-700飞机最小离地速度审定试飞过程中,以上研究成果得到充分应用,整个试飞过程受到FAA的全程目击,获得了高度赞扬和肯定。全面掌握最小离地速度试飞的相关技术不仅对于型号合格审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相关试飞技术和适航试飞水平,为后续我国的民机审定试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战千里尽阅祖国万里河山
2013年,新支线飞机适航取证工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张建会同新支线试飞总师团队开拓创新,取得了三项试飞组织新模式:一是将相同或相近构型的试飞状态点打包,进行综合优化试飞、打包试飞,极大地提高了试飞效率;二是提出“刚性计划”与“柔性计划”相结合的试飞计划制定方法,梳理了影响试飞组织的30个要求,开展了精细化管理,试飞计划的可行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大强度试飞;三是以气象预报为基础决策转场试飞日期,安全高效地组织了外场试飞。
也正是在这一年,新支线飞机大强度试飞硝烟四起,本场飞行鏖战连连、外场试飞捷报频传。张建作为试飞总师团队一员,先后组织完成了青海格尔木高原试飞、湖南长沙高温高湿试飞、甘肃嘉峪关大侧风试飞、3次宁夏银川导航系统试飞、陕西浦城噪声试飞、新疆自然结冰试飞、内蒙古海拉尔高寒试飞以及陕西咸阳、重庆万州、湖南芷江自动飞行系统试飞等。
面对荣誉,张建曾经感慨:“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国家却给予了我这样的肯定,只有在今后的岁月中,继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民机事业增砖添瓦,才不负这一份信任与荣耀。”而今,张建已经开始了大型客机C919飞机试飞技术准备与试飞设计,“蛟龙”600、“新舟”700飞机试飞技术设计等工作,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会继续在祖国民机试飞事业的宏伟征程中绽放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