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域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2)《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等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条例。
2.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4)《陕西省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实施办法》
(5)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预案、山洪灾害防治方案等
(6)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的。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协调统一的原则。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1.河流分布情况
(1)灞河:发源于秦岭北麓蓝田县灞塬乡箭峪岭九道沟,我区境内河段全长34公里,流经洪庆、席王、灞桥、新筑、新合等街办,流域面积125.52平方公里。
(2)水库:胜利水库位于洪庆街道办事处枣官瓦村,总流域面积6.9平方公里,集雨面积4.6平方公里,水库坝顶长150米,宽6.5 米,坝高26米,水库设计总容量60万立方米,2007年溢洪道经除险加固处理,抗洪能力显著增强。
2.气象、水文条件及暴雨洪水特性
洪庆山区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北风。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18-238天,自5月份进入汛期,7、8、9月份进入主汛期。
3.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水土流失等情况
洪庆山地形地貌独特,属秦岭山系,骊山支脉,西部为河川,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台塬,南北最宽处1.55公里,山区东西全长21.41公里,山区地质结构是黄土塬面、沟壑、山梁构成的低浅山(主峰黑虎岭海拔1241米,最低处大河沟底540米),相对高差701米。
地质结构:洪庆平原地区属灞河冲积平原,属中朝准地台南缘,汾渭断陷骊山面拱西南缘,处于骊山凸起与凹陷过渡带,其土质属第三纪红娄土和第四纪黄土为主,厚度较高,山崖露出部分为成麻岩、花岗岩、石灰岩等古老风化岩,多属于太古界太华群。受气候及地质结构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以洪庆山区黄土流失为主。
(二)经济社会情况
1.行政区域、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洪庆街办面积57.05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5万人,农业人口3.3万人,主要分布在灞河以东,台塬以西的平原地区,山区人口仅3000多人。
2.耕地面积、驻地单位情况
洪庆街办总耕地面积35700亩,属城郊结合型经济模式,驻地单位有庆华、航天四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地形、地质及人员分布情况,划定山洪安全区及危险区。
危险区:野鸡胡、吴肖亚村、上鲁峪等重点村。
安全区:田洪正街、庆华社区、向阳社区及燎原、西侯、东侯、赵西、赵东村。
四、组织指挥机构
(一)组织指挥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山洪灾害的监测、信息收集、预警及防灾保障等工作,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防御山洪灾害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洪庆街道办事处(电话:83315505),办公室主任由李小峰同志兼任。具体分工如下:
组 长:李小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负责全办的防汛抢险、抗灾、组织调动、指挥工作。
副组长:陈健(党工委副书记)负责防汛期间信息报送和全办事处治安防范及安全保卫工作和山上八村防汛。
副组长:杜卫斌(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负责学校及包村防汛工作。
副组长:张小宇(办事处副主任)负责城市段防汛抢险、汛期医疗救助工作、办属企业、工业园区及洪庆河行洪安全及包村防汛工作。
副组长:侯勇翔(办事处副主任)负责农村防汛、塘库防汛及灞河的安全渡汛,农村、城市五保户困难户、学校的防汛安全工作,包村防汛工作。
芮小刚(办事处副主任)负责农村滑坡防治工作及汛期市容环境,占道经营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应成立防洪抢险领导小组。组长由各单位负责人担任,建立30人以上一支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要保证有专人24小时昼夜值班,保证信息24小时畅通。
2、各包片领导必须深入实际,到群众住户中去,逐户摸排、造册登记。对危房、危窑居住的村民,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群众搬迁到安全地带,并全面重新检查清理排水沟,确保排洪畅通。
3、沿灞河的燎原、东侯、西侯、惠东、惠西、田王等村委会,要立即组织落实好50-100人的抗洪抢险精干队伍,随时准备上堤抢险,同时落实3--5名堤防巡查报警人员,24小时巡查守护。
4、滑坡危险的野鸡胡、吴肖亚、上鲁峪部分及山上各村要认真搞好摸排工作,落实监测人员及撤离方案,全街道各村委会再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普查,对所有危漏房屋住房登记造册。努力做好群众工作,使危漏房屋住户必须撤离危险地带,无去处住户预先搭好防雨棚。滑坡带住户,一律搬离,并设立滑坡多发点警示牌,如遇强降雨,各村两委会主要干部要每天掌握雨情、汛情及群众住房情况,及时上报危漏房住户名单做到妥善安置并将撤离方案报区防汛办。
5、驻地各单位要重新认真排查本单位辖区内的所有防洪设施,对排洪沟、管道、下水井等设施逐个进行清理排查,确保行洪畅通。同时,庆华、向阳、二炮等单位要备齐防汛物资,组织落实好50~100人的抢险队伍,做好本厂区内部的防洪抢险工作及支援救灾工作。
6、各学校及办属企业、工业园区等单位,要认真组织对本校、本单位的校舍、住房、厂房、库房、宿舍等设施进行逐个排查、检查;对于有危险的校舍要立即组织学生撤离到安全地方上课,决不能在有危险的校舍内进行上课及居住,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同时各企业单位、各学校要对本单位、本学校的整体排洪设施重新进行全面再清理、再检查,确保行洪畅通。
(三)联系方式
在汛期,各指挥部人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等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安全度汛。
五、监测预警
(一)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参照历史上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本地区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因素,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为50毫米/小时。当灞河出现600立方米/秒流量时,沿河进入警戒状态,此时低滩漫水,河槽摆动,砂堤缓冲、垮岸、坝垛下沉等险情均有可能出现。当灞河出现1000立方米/秒流量时,沿河进入紧急状态,可能出现全河漫滩,堤防临水,砂堤严重被冲刷,出现垮岸、垮坝等险情。当地区降雨达30毫米/小时以上时,胜利水库有效库容可达到15万立方米,汛限水位22米,溢洪道溢水,水库进入警戒状态。
(二)实时监测
1.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灞河流量、胜利水库汛限水位,滑坡区的野鸡胡、吴肖亚、上鲁峪及山上各村险情监测;许家寺800米和田王680米无堤段;城市段汛情监测。
2.监测要求:沿河、沿水库及山洪易发区分别组织3-5人的巡逻队,监测水位,并疏通溢洪道,巡坝观察水势,遇险即抢,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对滑波带全面摸排,设立滑坡多发点警示牌,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监测原则: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3.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等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安全渡汛。
(三)预报预警
一是加强对已建成防汛信息监测预警设施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运行发挥效益。二是抓好农村汛情预报,落实好各村防汛报警人员和险情报警制度,确保汛情信息能快速传递到危险区群众,三是对辖区安装的雨量监测预警系统,街道办要进行全面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汛期正常投入使用。
1.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2.预警启动:
(1)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3)水库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3.预警发布及程序:
(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程序为:区→街办→村→组→户;
(2)在紧急情况下(滑坡、水库溃坝等)村、组、户可直接报告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防御山洪灾害办公室,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六、转移安置
(一)转移原则: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以组织集体转移为主。
(二)转移地点、路线:洪庆街办设立6个转移安置点,分别为三阳院管区安置点、鲁峪小学安置点、洪庆小学安置点、赵庄小学安置点、路家湾小学安置点和王村小学安置点。转移路线见附图4。街办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送到每户。
(三)当交通、通讯中断时,各村(组)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转移人员时,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安全路线转移。
(四)转移纪律:转移工作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防御山洪灾害办公室组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具体实施,负责安置点的日常管理,确保受灾人员安全转移。
七、抢险救灾
(一)洪庆街办在汛前要积极组织人力、机械疏通胜利水库下游排洪河,确保水库行洪渠道畅通。
(二)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区防御山洪灾害办公室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调配车辆运送设备和物资。
(三)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山体、建筑物,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四)发生灾情,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五)有人畜伤亡的,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六)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八、保障措施
(一)汛前检查
汛前,对辖区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区域工程,要安排专人负责防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部门。
(二)加强宣传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广泛宣传山洪防御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强化群众在山洪灾害面前的群防群治观念,力争在洪灾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