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闫鑫 通讯员 赵萌)“钟楼是古城西安的脸蛋,钟楼干净了,西安的品位都提升了。”这是南院门地区居民群众近期的普遍感受。全市城市治理工作大会以来,南院门街道积极贯彻落实市、区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压力导向”,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措施,努力打造西安的窗口形象。
抓严 完善治理工作机制
南院门街道把城市治理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街道城市治理工作委员会,将公安、交管、工商、城管执法、食品药监等职能部门全部纳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照碑林区城市治理3个方面16项工作任务,逐一细化分解,落实责任人。街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长、社区主任按片包抓社区、路段,科室干部全部下沉一线,进院落、上路段。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凡是属于本辖区的问题,无论是市、区部门的,还是街办自身的,能现场整改的当场整改,不能整改的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紧盯问题不放,整改落实到底,务求立竿见影。
抓深 突出整治重点环节
针对突出的城市顽疾,南院门街道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建立与城管、交警、环保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出店占道经营、机动车停放秩序管控、摩的非法营运专项整治活动。并定期清理粉巷、南大街、湘子庙街、书院门、竹笆市道路及人行道违规停放车辆,累计处理4000余例。在下班高峰时段,对盘踞在南门盘道、工行南大街支行门口、钟楼地下通道口的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查扣,共收缴车辆230辆。加大出店占道经营管控力度,结合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提高了书院门景区管理标准。加强夜间管控,增加了管理人员、巡查频次,全面取缔南大街流动摊贩。
抓细 补充细节深层治理
城市管理必须要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精”“细”上下功夫。南院门街道在保持大环境、主干道保洁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管理,抓好“三灰带”、高台土、石墩绿篱、野广告、卷闸门、门头广告牌匾、环卫设施、沿街楼宇立面治理。加强与市、区部门的沟通衔接,重点关注市与区、部门与街办管理的接合部、“真空带”,确保无主管理的部位能及时管理到位。多方筹措资金,对南大街、南广济街、院门巷破损的道沿台阶、电信线箱、变电箱进行修补更新,累计修补面积6000平方米,粉刷卷闸门7000平方米。协调市政部门,对南大街破损的路面地砖进行更换。
抓紧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城市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街办、社区干部逐户上门宣传动员,发放《沿街单位开展大清理活动通知》2000余份,带头清扫路段,清运垃圾。“环境卫生好了,我的生意也就好了,自己看着干净,住着也舒服。”朴素的“共建共享”理念,让沿街单位商户纷纷动手,清理各自门前的“三包责任地”。工行、建行、永宁宫、中大国际等驻地大单位自己聘请专业人员清洗门头立面,修补破损的道沿台阶、石墩石狮,检修户外广告灯具。沿街小门店也自行清洗了门头,拆除了破旧广告牌匾,垃圾进行定点定时收集。大车家巷、湘子庙街、横巷等二类道路、背街小巷保洁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街办将继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动“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到位。
抓实 关注群众生活需求
面对城区内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弱、物业工作不到位的现实,南院门街道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管理新办法,坚持民生为本的理念,承担起大量物业管理的职能,为群众提供生活服务。针对小区院落环境卫生差的问题,街办出资,社区出人,定期对小区院落的废旧家具、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消除安全隐患。尤其是春节前后,两次集中对所有楼顶、院落的垃圾、野广告、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累计清运垃圾137车。全面加强对涉及城市运行安全、群众日常生活的消防安全、水电气暖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各类生产生活安全的监管,连续对酒吧、夜店、KTV等娱乐场所开展夜查,对30家下达整改要求;积极为509户居民协调安装天然气,排查了75个供暖小区。
品质城市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发展需要深度的城市治理。南院门街道将对照品质城市建设要求,以南大街治理为重点,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建设好西安的“窗口”形象。(2016年3月9日《西安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