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小麦播种面积为15.5万亩左右,播期集中在去年10月14—18日。2月14日,我区农技人员对全区苗情、墒情和病虫草害进行了调查。由于播期墒情好,播种质量高,冬前管理措施到位,目前苗情整体生长良好,个体健壮。整体表现为苗齐、苗匀、苗壮;基本苗、亩总茎数、单株分蘖数、主茎叶片数处于正常水平,根系发育良好。全县小麦基本苗平均每亩23.2万株,平均单株分蘖2.2个,小麦次生根3.5条,主茎叶片6.5个,亩总茎数每亩74.24万株,一、二类田占比98.9%。全区水浇地上层(0 cm—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2.2%;下层(20cm—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80.7%,总体墒情良好。我区麦田病虫草害总体发生较轻,其中:小麦红蜘蛛平均单尺虫量2.4头,最高单尺虫量11头;麦田亩平均杂草5.3万株,最高14.8万株。
根据以上情况,区农林局特提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措施。一是早春镇压划锄,增温保墒。采取镇压和划锄相结合,即先压后锄,达到上松下实和保墒增温效果。对有地中茎的地块,连麦苗一块镇压,减少分蘖节到地表距离,增加春季分蘖,弥补因播种过深冬前无分蘖和分蘖少造成的损失。二是科学运用肥水。对于亩群体不足、个体较弱的三类麦田,追肥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第二次在拔节后期,结合浇水亩补施尿素5-7公斤;二类麦田应于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或配施适量的复合肥;一类麦田,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在拔节中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8-10公斤。针对去冬受冻的田块,提早春灌,使早分化,增加分蘖。三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随着气温回升,在早春季节(2月下旬—3月初),三天内日平均温度8度以上时,及时开展化学除草。防治禾本科杂草可选用3%世玛油悬浮剂30ml+助剂90ml,兑水40kg混合喷雾。防治阔叶类杂草可选用56%大惠农15克或40%快灭灵4克兑水40kg喷雾。同时,还要重点做好小麦吸浆虫、红蜘蛛、蚜虫、锈病、白粉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压低病虫基数。四是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在降温之前灌水,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一旦发生冻害,及时进行补救。一是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增加分蘖数,获得好的收成;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元素等叶面肥,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农业科、农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