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组织选派我作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我就绝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期盼, 坚决把握好角色定位, 让靳家村这个软弱涣散党支部村党支部转变为坚强班子” 。这是北屯街道靳家村第一书记焦隆基的任职承诺, 也是他驻村开展第一书记工作的实践印证。
党建工作上水平, 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如何做到强班子, 这是摆在第一书记焦隆基眼前的第一个现实挑战。带着问题思考, 抓着问题行动, 焦隆基第一时间带领村三委班子深入调研, 广纳民意、 集中民智, 开始了党建工作 “四把火” 。一是抓阵地搬迁建设。靳家村原有办公场面积狭小、 设备简陋、 环境脏乱, 不能发挥组织活动场所应有作用, 群众办事极不方便, 针对此问题, 焦隆基经过多次考察, 提出把活动阵地搬迁至临街且建筑坚固的原靳家村小学楼房, 待到同意后, 焦隆基带领村“两委” , 积极协调部门单位筹措修缮费用, 粉刷墙壁、 铺设地面、购置桌椅, 使靳家村组织活动场所焕然一新, 得到靳家村群众的交口称赞。二是抓党建责任落实。针对 “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弱”的问题, 他把党建拉成清单, 把工作任务、 质量标准、 完成指标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 定期汇报, 不定期检查, 做到年头有计划、 有布置, 半年有检查, 年终有总结, 有评比, 有典型, 决不让党建工作在一片 “落实” 声中 “落空” 。三是抓管理制度执行。针对 “党组织活动不经常” 的问题, 他严格督导落实规范村务公开、 民主决策、 四议两公开等程序, 规范了村级工作运行流程, 实施值班制度, 公布电话号码, 增强了村务公开透明度,提高了群众对村级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率。四是抓学习培训实效。针对 “学习走过程, 见人不见思想” 的普遍问题, 焦隆基结合街道党工委开展的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 “三下” 工作法和 “吃苦、 克难、 负重” 的干部品质要求, 坚持以党的基本知识、 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农村实用法律法规、 农村实用技术等为内容, 督促开展定期教育培训, 反复讲、 讲反复, 确保入心入脑, 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 团结奋进、 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为抓住村书记这个牛鼻子, 他和支部书记张大川进行“面对面” 工作指导, 帮助书记因地制宜制定整改和发展规划, 有力的促进了支部整体工作的提升。同时, 他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先进村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 真正做到跳出靳家看靳家,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抓好示范带动, 提升村两委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推动全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迈向更高一个台阶。
经济社会新发展, 这是我的工作目标
如何富民强村,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而更加拥护、 支持自己的工作, 这才是当好 “第一书记”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针对靳家村地处航空产业基地规划区, 征地拆迁任务重, 群众不能在土地上做文章提高收入的现状, 村两委班子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焦隆基同志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 就独自深深思考, 该怎样做,路子在哪里?经过两个多月的摸底调研, 他提出以 “年轻人外出务工, 能人外出创业, 以劳务输出为主, 第三产业为辅” 的思路, 增加群众收入, 逐步引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从而形成了 “村有劳务输出组织, 户有在外务工人员, 沿路有餐饮商店” 的良好局面。结合实际鼓励村里的年轻人、 能人, 特别是毕业在家的大学生, 外出求职、 创业、 务工, 并成立了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工程施工队, 全村富余劳动力都登记在册。据不完全统计, 全村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超过200人, 仅劳务输出一项使每户群众年收入提高了近2000元;并发挥迎宾路、 二级路穿境而过的良好交通条件, 扶持沿群众开商店搞餐饮, 第三产业也红红火火, 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0%。
让群众得到实惠, 这是我的最大期盼
作为第一书记, 在实际工作中焦隆基坚持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 以爱民之心, 尽安民之责, 办利民之事, 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低保评定是一件得罪人的事, 常常有农户到街道办反映村干部办事不公, 但靳家村却从来没有人反映。原来焦隆基有这样的规定: 村干部及其亲属一律不得享受低保及补助, 靳家村几年来评低保户没有一户是村上干部们的直系亲属, 靳家村低保户评定工作群众认为很公平。
由于西咸二级公路的建设,造成了平东组、 平西组道路的破坏、 以及川北组、 川北庄组两组的道路年久失修, 为当地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焦隆基和村两委成员同街道办、 区财政局积极协调, 争取财政奖补资金109万元。对以上四个小组硬化道路2300米, 有效解决了全村3000多人 “晴天出行难, 雨天难出行” 的问题, 被农户称为 “连心路” 。主动联系眼科医院, 为村里50多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免专眼科检查。为村民靳狗娃申请民政资助危房改造项目以及村里自筹资金40000余元, 盖了新的住房, 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在他的努力下, 靳家村完成门面改造44户, 修建围墙550米, 粉刷墙面1000平方米, 拆除废旧建筑两间,使全村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面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赞扬, 他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不会忘记党对我的培养, 更不会忘记党赋于我的使命。在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发展产业的同时, 我还要为其他群众做好帮扶工乍, 竭尽全力的帮助其它党员群众共同致富, 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向群众拜师学艺, 这是我的成长之路”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 才能真正成长自己。只有深入群众中真正了解群众所需, 只有在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中接 “地气” , 到工作第一线察民情, 党员干部才能感悟那些在书本上、 机关里看不到、 学不到的东西。焦隆基坚持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群众, 用一颗真心在农民群众面前当一名求知的 “小学生” 。蹲下身子, 坐到田间地头用土话与农民聊聊家常; 端起碗筷,尝尝群众的 “粗茶淡饭” ; 拿起农具, 在劳动中与群众交知心朋友,体验生活、 认识普通群众、 感受真情。通过与普通群众同吃、 同住、同劳动, 与群众交上朋友, 接上“地气” , 了解了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 昕盼, 也更深刻地明白了作为党的干部, 只有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了解到群众的需求, 才能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
“在群众面前, 党员干部切忌不懂装懂, 不会装会。 ” 焦隆基坚持沉下身子, 放下架子, 虚怀若谷, 向群众请教, 平等与群众探讨。半年的磨砺, 焦隆基同志的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 获得了群众支持。群众称赞他说: “你把街道办吃苦、 克难、 负重的干部品质都落实在村上了, 融入到村干部身上了。 ”
面对今后的工作, 焦隆基充满信心地说: “我要持续做好 ‘第一书记’ 驻村工作, 以 ‘干不好, 不翻身, 不罢休’ 为工作要求, 在第一书记的道路上谋出一条康庄大道。 (国栋 张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