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 用萎缩变形的手费力地握住钢笔,每写一划都要停顿片刻,并不断调整拿笔的动作,但30岁的李增勇还是写得很认真, 因为这是他最喜欢的四个字 — —天道酬勤。遒劲有力、 飘逸洒脱, 若不亲眼所见, 真的让人很难想象, 这蓝墨水的天道酬勤, 竟出自一位高位截瘫的80后残疾小伙子之手,10年来, 他就这这样躺着书写着一个站立的人生。
10年前意外车祸
关山镇李增勇家, 一切都和往日一样, 显得那么平静, 在母亲的帮助下, 洗漱、 翻身、 擦药, 吃过早饭之后,李增勇就静静地躺在床上, 盯着天花板发呆, 偶尔从床边的书架上够下一本余华的 《活着》 , 这本书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 而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活着。 ” 对记者说这话的时候李增勇显得特别认真, 只是陪坐在他身旁的母亲57岁的刘都艾用手不停地抹着眼睛, 偶尔的啜泣声在李增勇不说话的时候显得那么清晰。
2005年5月,20岁的关山小伙子李增勇在上班路上, 发生意外交通事故, 他的摩托车与大货车相撞, 在医院昏迷了很久他苏醒了, 但严重的伤害造成高位瘫痪, 颈3、 颈4以下失去了知觉, 再也无法站立起来。
“昏迷的时候没有意识了, 怕父母受到刺激, 村里的人轮流在医院帮忙照顾。 ” 因为伤了颈椎打了颅骨牵引,没有知觉, 李增勇说自己现在都不知道到底在医院昏迷了多久, 只知道40天出院后, 母亲在家里寸步不离地陪了他一个月。
无奈的接受痛苦的煎熬
“没有过日子的劲儿了, 心里就像瘫了一样。 ” 刘都艾插了句话, 村里人每到家里看一次李增勇, 她都要流一次眼泪。
从能走到不能走, 从能站到不能站, 这个无奈的接受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煎熬。从医院回来的那一天, 因为无法接受现实, 加上身体的极度不适感, 李增勇的脾气变得 “暴怒无常” , 除了会莫名其妙摔东西, 他撕坏了家里所有自己的照片, 这个时候,刘都爱都是悄悄地捡起地上的碎片,一边劝着儿子, 然后偷偷躲在屋外掉眼泪。
“因为无法排汗, 特别难受, 我还用刀子扎过自己。 ” 身体无法感知温度变化, 高温季节, 李增勇很容易感冒,而感冒就会伴随发烧, 有一年最长的一次发烧竟持续了一个月,24小时不断地打吊针。 “男人的责任没有了, 本来是照顾家庭, 创建家庭, 现在需要别人来照顾我。 ” 李增勇的眼睛有点红。朋友们知道李增勇以前爱看书,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带本书送给他, 慢慢平静后的李增勇开始接受现实, 并在大量的阅读书籍中, 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蜕变后的乐观
“你知道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吗,我像他一样。 ” 瘫痪10年, 李增勇的下肢出现了严重的萎缩, 双手也有些变形, 但是小伙子并没放弃, 阅读书籍成了他的爱好, 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寄给广播电台。这些年, 李增勇阅读了上百本书籍, 零零散散手写了10万字农村题材的作品, 以期待社会关注更多的弱势群体。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 只要生存就一定是有意义的。 ” 最喜欢的书是路遥的 《平凡的世界》 和余华的 《活着》 , 只是因为长时间躺着看书, 而且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李增勇笑了笑指着自己的眼镜片, “以前是一百多度, 现在都五百多度了。 ”
“现在国家的政策那么好, 政府给我办了低保, 残联也给我提供了那么多帮助。 ” 不过李增勇觉得别人的鼓励再多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 希望将遗体进行捐献。 ” 李增勇说他将各种资料都已经填写完了, 准备邮寄给陕西红十字会。一旁的母亲不知道听清楚了没, 只是心疼和慈爱地看着儿子没说话, 眼睛挂着一滴未干的泪水。
■ 图/文 冯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