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题导向关注民生民本
棚(城)改工作关乎棚户区(城中村)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各级政府为群众谋福祉的必然选择。碑林区昔日破烂不堪的院落、狭窄的通道、老式煤炉、泥泞的小道转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林立的高楼。水电气等设施接通了,小区的花园建起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群众健身广场、地下车库等也陆续跟进和完善;年轻人走进了阅览室,老年人漫步在林荫道上,小朋友在小区里跳着嬉闹着,一幅幅和谐的图卷正在展开……这是碑林棚(城)改十年矢志不渝奋斗和华丽转身的缩影,也是居民群众美好向往已然实现的写照。
自2005年12月起,碑林区启动了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李家村服装城综合改造,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先后完成了22个村、24个城改项目和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群众76000余人,回迁安置住宅面积320万余平方米。碑林区棚(城)改工作一路走来,有成功经验,有驻足思考,也有为民担当,更有承载碑林几万棚户区(城中村)百姓的期望,这一切都在悄然中改变。
强化问题导向关注民生民本
随着碑林区前期实施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住宅回迁安置工作的结束,如何实现回迁安置后群众的安居乐业始终是碑林区棚(城)改人高度关注和全力解决的头等大事。
碑林区棚(城)改办首先从基础配套设施入手,严格要求项目单位保证水电气、电梯、消防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到位,满足回迁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地下车库、供暖等设施及时跟进和完善;在小区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之前,由项目单位确定一家物业公司为群众提供服务。其次,在日常工作中,碑林区棚(城)改办落实领导分片包抓、干部包抓社区和回迁安置项目责任,精细化管理,一对一服务,定期深入回迁安置小区,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难事、烦心事;相关业务科室不定期对社区和物业公司开展巡查和督导,发现问题,责成其及时整改,不断提升社区和物业公司服务群众的效能。同时,大力推进股份制改制工作,以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明晰产权,对群众回迁安置商业房实行统一经租,公开竞标,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根本保障。
突出素质养成提升服务水平
村民“上楼”了,但骨子里还有村的概念和老旧习俗,如何让原有的村民较快地融入现代化居民生活,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也是摆在碑林区棚(城)改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答复的命题。
在完善棚(城)改项目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碑林区注重从“村民”的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入手,不断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指数。首先,努力打造标准化的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先后为西何、南沙等多个社区建成了300平米以上的办公用房,从功能设置、标识标牌、活动设计、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提升。社区建起了一厅式办公大厅,为群众提供低保、医保、救助、助残等方面的服务;新建了多功能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室、小区防范监控、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等,努力打造十分钟便民圈。其次,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居民素质,充分利用社区功能室,通过灌输式授课培训、举办红歌会、趣味运动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方式,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指导居民成立文体团队、红白理事会、引入社会组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随着各类组织深入工作和有效服务,居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悄然变化,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抢抓发展机遇稳步推进建设
近两年来,根据中省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如何抢抓机遇,厘清思路、开拓创新,真正把棚(城)改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是碑林棚(城)改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碑林棚(城)改人首先在吃透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
上下功夫,组织专题培训学习,开展讨论交流,新老政策比照,总结完善棚(城)改经验和不足,确立了“规划引领,连片改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惠民益民”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区街联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其次,健全和完善了棚户区改造项目“两会三审”、分级决策制度;对项目策划、包装、计划、规划、投资收益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增设了项目单位资质、成功案例、纳税地等准入条件,只要不符合产业导向、经济效益差、投资密度小、带动效应弱的项目,一律不得上报、核准或备案。重点强化对项目单位资金实力的认定,建立了改造项目诚意金监管制度,通过开设资金监管账户,完善监管方式,根据项目用地规模确定监管资金数额,按照项目进度分批释放监管
资金,确保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碑林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助推全区经济转型优化升级。
棚户区改造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对碑林区的严峻考验。必须有忠诚的信念、为民的情怀、责任的担当作保障;也只有不畏困难,锐意创新,戮力前行,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碑林区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刻领会中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精神,强化对棚改“新八条”的理解和运用,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心怀为民谋福祉的强烈责任和时代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实的步伐,努力为美丽碑林建设再立新功,为和谐宜居西安贡献力量。
记者闫鑫何思雨通讯员巩小强
东关地区棚户区综合改造概述
此次改造将以贯通经九路为依托,利用棚户区改造政策实施城市综合改造,重点打造兴庆宫历史文化街区、八仙宫旅游文化体验区以及以大唐东市为代表的碑林区“两宫一市”旅游景区新景观。通过打造“两宫一市”更新提升东关地区特色街巷,催生两侧用地市场化开发,将经九路片区建设成连接大明宫遗址、第四军医大学、八仙宫、兴庆宫、大唐东市、西安交通大学、青龙寺、曲江生态区的“城东文化旅游大通道”,在经九路片区形成“一轴、三片区、三核心”的总体架构。碑林区既将改造作为重大发展工程,也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通过综合改造,改善居民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改造后的“两宫一市”必将成为“丝绸之路起点”上的一块最亮丽的锦缎。(2015年《西安日报》3版·西安城改·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