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凡人善举德耀莲湖

2015-11-02 12:11  兵马俑在线

近年来,莲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道德模范评选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来抓,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形成了“社区——街道——区级”三级联动、层层筛选、逐级推举的工作机制,评选出了一大批在群众中立得住、站得稳、叫得响、传得远的道德模范、群体榜样。仅2015年,全区就涌现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1名,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3名,西安市第三届道德模范3名,为莲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进一步尊崇道德模范、关怀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有德者有得”,倡导“好人有好报”,莲湖区委、区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生活状况,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慰问,使道德模范为社会奉献力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回报的温暖。

平凡榜样,美德风范。这些道德模范之所以让我们感动,不是因为他们多么高不可攀、高山仰止,恰恰就在你我身边,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不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多么撼天动地的壮举,恰恰是点点滴滴的良知善举,日复一日,不辍不息。从个人品德到家庭美德,从职业道德到社会公德,道德模范为社会积淀了一座座“精神富矿”,为人们树起了导向鲜明的价值标杆。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这些凡人善举诠释出的精神,是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的光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体现。同时,这些道德模范也向与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发出了诚挚邀请——崇德向善,我能,你也能。

陈若星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三届陕西省道德模范

她是新时期的知识女性,是卓有成绩的新闻人,也是热心公益的社会工作者。生活似乎给了外表柔弱的她格外多的难题和考验,而她处变不惊亦不怨天尤人,几十年来用行动诠释生命要义、用孝心创造生命奇迹、用坚韧浇灌生命之树。

31年前,遭遇婚姻变故,她孑然一身;19年前,父亲患病瘫痪在床,她失去依靠;9年前,母亲患上老年痴呆,令这个家庭雪上加霜;7年前,又有噩耗传来,她自己被确诊为乳腺癌……这接踵而至的磨难哪一个都足以击垮一个人,而她却默默地挺住了。父亲只能吃流食,她就把各种食物打成糊,一勺一勺耐心地喂,经常是喂着喂着就凉了,吃一顿饭中途需要热好几次。伺候拉撒更辛苦,为了让父亲睡得舒适,她坚持床上的垫褥每天都更换、洗涤、晾晒。为了防止褥疮,她每天给父亲翻身多次,全身拍打按摩。卧床19年,父亲竟从未患上褥疮,这背后,是她十余年如一日心细如发的精心护理。罹患癌症,准备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时,她回家嘱托亲戚帮忙照顾爸妈,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反复交代好照料的注意事项。又赶往报社召集会议,安排了几个重点采访,审完了几十个版面,又把下一期报纸的出版事宜安排停当,这才赶往医院。做手术的事,她不仅瞒着爸妈也没有告诉同事,她说不想让别人为自己担心,她相信自己可以撑过来。

这些年来,她让病榻上的老父亲保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她每天要包容和忍耐幻听幻觉、思维错乱的母亲无休止的折腾;她把儿子培育成了品学兼优的医学博士;她处处留心,提出了许多反映基层百姓民生诉求的提案;她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扶许多残疾人作家、农民作家、农民工作家圆了梦。即便是在自己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她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就读书和写作。那种插空式的写作,居然累积了300余万字,多次获得国家级与省级文学奖和新闻奖。

任民强

第四届陕西省道德模范第三届西安市“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

他是一个木讷的老实人,却有着一颗善良而勇敢的心。那是一次惊心动魄又直击灵魂的托举,有人计算他托起的重量相当于一辆满员的家用轿车,而实际上比那分量更重的是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温暖的希望。

2014年5月1日,当天中午12点半左右,一位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21岁小伙由其母陪同,在西安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结束后走出院门。此时母子俩发生争执,小伙忽然情绪失控甩脱母亲,返身快步冲上了西安沣镐百货大楼三楼,紧随其后的母亲慌乱中大声呼救。正在值班的任民强师傅闻声跑了出来,看到小伙已爬上三楼护栏,即将翻落,他当时没有多想,不顾一切地伸出双臂扑了上去。将从三层楼上跳下的190斤壮小伙徒手接住,由于冲击力太大,小伙子重重地砸在了任师傅身上,他当场被砸晕了过去。值班医生闻声赶来抢救,小伙没有生命危险,但任师傅却被砸成盆骨粉碎性骨折,左臂和右腿骨折。他苏醒时,还不住地喊:“我没事,别管我,先救娃!”患者母亲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在场的人们也无不为之动容。任师傅在单位做过的好事不胜枚举,挽救轻生病人生命也并非第一次,还曾不顾个人安危徒手和歹徒搏斗,挽回群众财产损失。更可贵的是他不要求回报,不求表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凡人善举”。

张一龙

第四届陕西省道德模范第三届西安市“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

他的行为算不上轰轰烈烈,却贵在整整五年风雨无阻、披星戴月的坚持;他的行为看似平平淡淡,却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慈善并不总是鸿商富贾的一掷千金,慈善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力所能及的发光发热。

2010年,张一龙通过对周边社区的走访,了解到就在自己的周围有许多空巢老人、重病老人,贫困老人。于是,他在自己的餐馆门口设立了“营养粥免费供应点”,每天清晨六点开始,为附近老人提供免费营养粥。来领粥的老人从10个到20个、30个,直到如今每天早上100多个老人……有的时候,连李家村、土门的老人也会坐车赶来。从严寒到酷暑,无论刮风或下雪,张一龙供应的免费粥从未间断,截至目前,糊涂记的“免费营养粥”已累计发放15万多人次。2012年,张一龙为了进一步做好公益慈善事业,与多位企业家联合发起成立菁英爱心联盟,并开始组织“菁拐杖暖心行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敬老爱老事业中。截止到目前,“菁拐杖暖心行动”已累计举办了23期,相继组织几百名志愿者到敬老院献爱心。他坚信,在慈善的道路上,他将越来越不孤单,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会令社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

石志光

第三届西安市“十大道德模范”第一届西安市“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

“向雷锋同志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只是52年前毛主席提出的一句口号,只是每年3月5日都会看到的一行标语,只是从小师长经常提及的谆谆教诲。但对他来说却是38年来的身体力行、坚持不懈、无悔承诺。莲湖的大街小巷、小学中学,三秦大地的几乎每一所军营,都有他头戴白帽、放映电影的身影,他怀着对电影、对解放军、对人民群众深沉的爱,用一方屏幕书写着精彩人生。

石志光自1977年至今三十八年如一日,自己掏钱租赁电影胶片、放映机、数字电影机等设备,免费为部队官兵和各族群众放映电影,为群众带去欢乐。他把从工资中省的、嘴里抠的、在外打工挣的钱全部用在关爱社会和古城西安的公益事业上。38年来,他先后更换购买了七套电影机,走遍了全省的107个市、区、县,走遍了驻陕的20多家部队和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社区、乡镇。有近百万群众都观看过他放映的电影,行程十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走两圈。他长期坚持义务为部队官兵、为各族群众等做好事、送温暖、义务放映电影达3600余场;并专门制作设计了反映精神文明、普法宣传、关心青少年下一代、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和环境保护等为主题的宣传片进行播放,从不收取群众一分钱,不吃一顿饭,更不要国家的经费和补贴。

全站热点
蓝田县召开前三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

2015-11-02 11:00阅读

区委书记杨晓东调研养老机构建设

2015-11-01 10:01阅读

男子长安救助站寻父调查 多位领导被处分

2015-10-31 16:37阅读

王曲街道积极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大检查、大整顿、大治理”攻坚活动

2015-10-30 12:00阅读

未央区执法局严查焚烧行为推进治污减霾工作开展

2015-10-29 15:01阅读

2015年政风行风测评工作汇报材料

2015-10-28 17:01阅读

县质监局开展政风行风测评宣传活动

2015-10-27 17: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