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就有熊宁人的身影。”新学期伊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高人气社团——“熊宁爱心社”又开始招收新社员了。在该校贴吧,社员们晒出志愿活动的照片和感言,向2015级新生讲述爱心社背后的故事,今年报名入社的大学生与往年一样火爆。
“‘最美女孩’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要让她的笑容留在身边,奉献一份爱,温暖千颗心……”7年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爱心社”更名仪式现场的宣誓声庄严铿锵。从那天起,这个社团正式改名为“熊宁爱心社”。
学生们口中的“最美女孩”名叫熊宁。她曾长期在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当义工,先后四次前往青海玉树,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筹资助学。2008年3月10日,熊宁赴青海参与志愿服务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年仅29岁。她先后被追授为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被誉为“西安最美的女孩”,今年还入选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7年过去了,熊宁的名字不仅没被遗忘,还有更多的“熊宁”涌现出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
熊宁爱心社社长池磊对一次赠书活动记忆犹新:“我们批发了苹果在校园里义卖,用赚到的钱买了2000多本书。”背着沉甸甸的书本,爱心社成员远赴地处秦巴深处的西沟村。“我们先坐了5个小时的火车,然后从县城乘坐4个小时村巴,又爬了2个小时山,才到达目的地。”当池磊和同学们将新华字典、钢笔字帖等送到当地孩子的家中时,眼前的一幕让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深受震撼:这户人家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家里的两个孩子头发发黄,穿着破旧。为了省电,昏暗的屋里没有开灯。池磊回忆道:“屋里黑黝黝的,大家就打开手机照明,当灯光打到土墙上时,我们看到整整一面墙上都贴满了两个孩子的奖状。”
7年来,更名后的熊宁爱心社先后组织了4000多名在校生参与旧物回收、爱心义卖、支教助学、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爱心社成员徐斌说:“当年社团改名并非一时之举,我们希望熊宁的爱心被更多人传承和延续。”
在熊宁的母校西安市第三中学,以她的名字命名、由在校高中生自发组成的“熊宁小组”如今有21个。
“7年前,为了让熊宁的精神鼓舞更多人,我们在高中生中组织‘熊宁小组’,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西安市第三中学团委书记刘晓挺说,当初熊宁的故事为大家知晓后,社会各界自发组织了许多纪念活动。学校也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熊宁小组”成立7年来,累计有2000多名中学生奉献了爱心。
在熊宁的家乡西安市碑林区,更多的“熊宁”将爱心延续。为孤寡老人提供一元护理、一元理发、一元药品等的“一元爱心行动”已遍布碑林区各类行业商家,全区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20万多人,其中注册志愿者12万人。
赞语
7年前,美丽消逝在志愿路上;7年后,美名流传在街巷人心。熊宁走了,“熊宁们”用志愿行动延续着她的心愿,也向更多人证明:好人不会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永生。(2015年9月17日《人民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