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周至县王家河镇黄草坡村的村支书汤德兴带着本村的村民们迎来了他们在城里的“亲戚”,这些“亲戚”是莲湖区负责“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领导干部。2012年,莲湖区承担着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老庄子村、黄草坡村、白杨林村、十亩地村等5个村的包村扶贫任务,各帮扶单位常把到王家河扶贫称为“走亲戚”。虽然汤德兴已经记不清莲湖区的帮扶单位到村里来了多少次,但这次意义不同,因为,莲湖区还给村里派来了“第一书记”。
山沟沟通上了致富路
从西安沿108国道一路向南50公里,顺着一条挂在山梁上的蜿蜒小路,行进1个多小时后,就来到位于周至最西南、秦岭深处的王家河镇。王家河是周至县交通最为不便、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镇。 “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变面貌”——自从2012年承担起王家河镇5个村的扶贫任务以来,莲湖区就定下了这样的三年目标,并筹集扶贫资金共208.88万元,为各项扶贫项目的顺利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王家河也许不是西安最偏远的地区,但肯定是道路最难走的地区。交通封闭是导致村民贫穷的主要原因。“要想富,先修路”,为积极改善五个贫困村的道路交通条件,及时解决各帮扶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莲湖区加强对各贫困村的道路交通改造工作,及时修缮重点路段和重点桥梁,目前已经完成被帮扶的五个村36.8公里村级道路修缮任务,基本实现各自然村重要道路畅通;完成14座便民桥的修复、修建工作,解决群众“晴通雨阻”出行难的问题。
金蛋蛋孵化出新点子
“我们镇海拔高,灌溉条件差,老百姓主要依赖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收成,农业结构单一,村民年收入不高。” 王家河镇镇长张小兵对记者说,“是莲湖区给我们送来了两个‘金蛋蛋’,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张小兵说的这两个“金蛋蛋”,一个是猪苓,一个是山核桃。
说起种猪苓,这可是个稀罕事,别说是城里人知道的不多,就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也很少见过。如何使大山里的村民脱贫致富?这对莲湖这些城里干部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经过深入调研,莲湖区为促进贫困户长远脱贫增收,确定在王家河镇发展猪苓种植。
当看到真正的猪苓时,一个村民不解地问:“这不就是个黑蛋蛋么,种这能干啥?”
原来,猪苓就是一种真菌,看起来像是个黑色的生姜。然而,这个不起眼的东西是一种著名中药,有多种功效,市场前景非常好。2013年,莲湖区为5个村贫困户拨付猪苓种植补助款35万元,帮助种植猪苓约12150窝,受惠群众378户,占5个村贫困户的90.6%,并邀请农技专家,为各种植户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一年后,王家河镇各村的猪苓长势良好,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当听说莲湖区工作队要到村子时,村民们拿出当地的山核桃,送给这些城里的“亲戚”。既然是当地的特产,如果大规模种植,那就可以形成产业链。工作队把这个情况反馈给莲湖区,2014年,莲湖区投入16万元扶贫资金,为村民购买2万株核桃树苗,在王家河镇大力发展薄皮核桃种植产业,并联系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相关种植技能培训,使得核桃树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由于核桃树长势喜人,市场前景看好,莲湖区今年再投入24万元,继续帮助各帮扶村种植薄皮核桃3万株,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确保薄皮核桃种植产业的发展落到实处。
圪梁梁盖起了办公楼
开车顺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河道旁的一座新建起的二层小楼前,原来,这就是莲湖区为黄草坡村新建成的村委会办公楼。由于地处山区,若大的村子里居然很难找一块平整的地面盖楼,于是,就在村口河道旁边的圪梁梁上,莲湖区组织施工队从附近工地拉来许多碎石子垫起一块平地,建起了这座二层小楼,楼上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小楼前还平整出一块小院,周边还配备了崭新的健身器械,汤书记说,这就是他们村的文化广场。
“我们村几十年来一直就没有个正儿八经办公的地方,谁是村长,谁家就是村委会。” 说起莲湖区援建的两委会阵地建设,黄草坡村的村支书汤德兴感触颇深:“现在村里不光有了崭新的办公楼,从来没有用过健身器材的老百姓没事也能来这儿健健身了。这些都要感谢莲湖区对我们的帮扶啊!”
近年来,莲湖区还先后帮扶资金帮助王家河镇玉皇庙村和老庄子、白杨林、十亩地村开展两委会阵地建设,并提供基本的办公设施,帮助5个村建立图书室并提供图书共5000册。莲湖区援助建设的这些新村部,不只彻底解决了王家河镇的村庄无固定办公场所的问题,让各村的基层组织能够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新村部还具有紧急避险功能。
“有了新村部,老百姓心里就有了主心骨,遇到事儿就再也不怕没人管了。” 汤德兴告诉记者,“现在村部的办公楼已经成了全村人的活动中心,这里成了咱山里人的家。”
穷窝窝飞来了金凤凰
都知道“穷窝窝飞出金凤凰”,谁能想到“金凤凰”会飞到“穷窝窝”去。而莲湖区派到帮扶村的5个“第一书记”,却甘愿离开繁华的大都市,跑到王家河这穷乡僻壤,并将长期扎根到各村,切实帮助各村扶贫脱困。
据悉,经过前两年的不懈努力,莲湖区“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实现脱贫户数263户,人口925人,分别占王家河镇总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86.22%和81.4%,其中49户已经消除绝对贫困。目前,5个村剩余贫困户42户221人,通过对今年前9个月群众生活状况的了解,在年底剩余贫困户及人口都能高标准脱贫。
为使扶贫工作进入新常态,近日,莲湖区下派了5名“第一书记”到玉皇庙、黄草坡等5个村任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莲湖区“两联一包”驻村工作队是播种致富的种子,那么,莲湖区派来的“第一书记”则是在王家河扎下的根。有了这些“第一书记”的帮扶,镇长王小兵对王家河的未来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这些‘第一书记’见多识广、善于谋划,到村子里可充分发挥他们善于调查研究、联系实践的优势,他们还能发挥在原单位职能、专业特长、人脉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上下的联系、带动、帮扶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莲湖区工作队已经在王家河种下了致富的种子,还派来“第一书记”在这里扎下了根。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的王家河镇,连接村外的桥梁已经通车,5个村委会办公楼也投入使用,家家户户的猪苓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核桃林茁壮成长,在莲湖区的帮助下,王家河人已经树立了脱贫的信心,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