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蓉 实习生 李思雨
陕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贠恩凤,始终把为人民唱歌作为自己的信念、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65年来,从阡陌乡村到城市社区,从建设工地到部队营房,她一路深情歌唱。如今,76岁的贠恩凤,本已到了在家安享晚年的年纪,但她为人民歌唱的心却停不下来,始终坚持到基层演出,活跃在群众中间。
今年3月,贠恩凤在西安新西里社区参加由文化部门组织的惠民演出。演出结束后,碑林区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李建民找到了她:“贠老师,我们协会要筹备一场由残疾人表演的,以抗战为主题的演出,您能不能来给我们当艺术指导?”
“能,当然能。我一定要为残疾人做点事,不只是艺术指导,我还要参与演出,要自己唱。”
在本就众多、繁杂的工作中,贠恩凤和丈夫孙韶开始了这场演出的整体策划、编排工作。在节目排练的五个月中,只要是联排,贠恩凤从未缺席过,她与残疾人舞蹈演员一起配合练习。最终,他们从30多首抗战经典歌曲中精选了14首,一台名为《抗战组歌》的演出呈现在观众面前。《松花江上》、《太行山上》、《保卫黄河》《大刀进行曲》、《地道战》、《军民大生产》、《军民同抗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平放歌》、《中国梦》以及由贠恩凤演唱的《抗日将士出征歌》、《拥军秧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曲,伴随着现场伴舞的聋哑演员有力的肢体语言,让大家重温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和激情燃烧的岁月。
8月13日,《抗战组歌》在西安陕北民歌大舞台首场演出。古城西安的夏天热的令人窒息,容纳400人的剧场被观众挤得满满的。贠恩凤深情的演绎深深感染了大家。当她演唱结束时,全场观众掌声雷动,持续了近两分钟,几乎中断了接下来的演出。节目总导演雷玲,在后台焦急地催促后面节目的演员“赶紧上,快点上场!”但演出现场,在贠恩凤已经退台的情况下,掌声依然盖住了接下来节目的音乐。
9月17日,《抗战组歌》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演出负责人、合唱团团长肖培利格外激动:“当初孙韶老师和贠老师建议我们来延安演出的时候,我根本就不敢想。我们这样的残疾人演出团队,怎么可能到革命圣地去演出。节目演出之后得到了省、市残联的大力支持,延安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知道贠老师要来,特别热情。这些都是贠老师的功劳,如果不是她的加入,我们这样的演出阵容是不可能到延安的。贠老师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是人民艺术家,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放在首位。是她把我们这台演出带到了延安。”
从8月13日到9月17日,是三秦大地炎热的酷暑季节,《抗战组歌》也连续迎来了多场演出。工作人员劝贠恩凤不要参加室外演出,天气太热,条件艰苦,担心贠恩凤的身体吃不消,希望等到有室内演出的时候她再来。贠恩凤却说:“演出曲目和人员名单都已经发放给群众,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天气再热我也要去。”贠恩凤跟随残联共为广大群众奉献了10余场演出,烈日当头的露天舞台,每一场演出开始之前,她始终坚持提前半个小时站在后台候场,这是年过古稀的艺术家所秉承的对艺术严谨的态度。
从开始策划、排练、到连续10余场的演出,历时7个月,贠恩凤与残疾人演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残疾人演员时常会用手语表达对贠恩凤的喜爱。76岁的贠恩凤,始终把为人民义务演出作为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为人民歌唱是她最大的心愿和快乐。(2015年10月14日《陕西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