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勉县有个“猪苓村”

2015-09-06 11:38  兵马俑在线

“咱村里家家户户都栽的有猪苓,大户年收入都在几十万元,小户年收入随便也在三五万元,全村累计存款10万元以下户的几乎没有”。这是勉县张家河镇二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华自信地说。

最近,笔者随同勉县扶贫办、勉县食用菌协会组织的科技下乡队伍来到勉县张家河镇二沟村。张家河镇二沟村距离张家河镇约20公里,与留坝县渣口石相连。刚一到村口,眼前的画面:山坳里、河沟旁,坐落着一排排、一层层整整齐齐的小楼房,窗明几净,绿化别样。行道边、花池里,开满了秋天绽放的花儿,鲜艳而明亮。山旮旯里建有垃圾池、修有公共卫生间,到处一派文明景象。小小的村委会院场里停满了豪华轿车,说那都是村民们的近两三年添置的“家当”。眼前的这一幕,是之前怎么也没想象到的情景,总认为张家河是深山区,山大沟深,没什么发展的。没想到,这里的居民比县城里的居民富裕的多,阔气的多。到底是什么让这里的农民富得流油?原来,这里有得天独厚生长猪苓的天然优势,加上猪苓又是上好的出口药材,市场价通常为每公斤130元,而且近几年市场价格一直稳定。

二沟村林地资源丰富,自古林地里就生长天然猪苓。自从猪苓有了市场,村民们就瞄准这个产业不放松,一方面通过天然移栽,一方面通过菌种人工栽培。特别是2009年之后,国家实行林权改革,均山到户,家家都有几百亩林地。猪苓的发展空间成了二沟村农民致富的最好前景。2011年,村民们在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华的带动下,全村外出打工的人全部回乡发展种植猪苓。在猪苓栽培技术方面:村民异地学经验;请县食用菌协会专业技术人才作指导,在村里举办技术培训班。为了发展,村里规定劳力多的多种,劳力少的少种,没劳力的大家帮助种,总之家家户户都得种。几年来,二沟村种植猪苓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最大的户年产2万多斤,收入近100万元,最小的户年产500多斤,收入3万多元。年产万斤以上的户有18户,全村年产猪苓20多万斤,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村支书陈志华被评为全国猪苓栽培科技示范户,5月初,陈志华还在四川九寨沟召开的全国猪苓会作了经验介绍。

如今,勉县张家河二沟村成了有名的猪苓村。不仅本村人发展,还有部分外乡人通过入股的方式也在这里建起猪苓栽培基地。(勉县 通讯员 赵文贵 席瑞)

全站热点
庞光镇积极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大检查

2015-09-06 10:11阅读

大荔县一名涉嫌抢劫犯罪嫌疑人在县看守所因病猝死

2015-09-04 22:04阅读

雁塔区流动人口文化促进爱心帮扶工程消夏纳凉晚会深受群众欢迎

2015-09-04 10:15阅读

方光华副市长省教育厅王建利副厅长到新城区检查校园安全工作

2015-09-02 16:08阅读

新市街办节前重点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2015-09-01 17:09阅读

市区领导慰问未央区抗战老战士

2015-08-31 18:01阅读

未央区汉城湖畔举行2015庆祝“全民健身日”大型展示大会

2015-08-30 10: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