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韩城作为被中央编办确定的省内首个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市,紧抓改革机遇,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对职能相近、执法内容相近、执法方式相同的部门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成立了韩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了权责统一、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创新了市县级综合行政执法的新模式,走出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整合行政执法资源。一是将住建、环保、国土、公安、景区管委会等5个部门及镇办的部分行政执法监察职责划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未进入规划许可程序的违法建设行为)、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城市环境保护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侵占道路行为)的监督、检查、处罚和执行职能等多项执法权限,打破了行业、部门和领域的执法界限,降低了执法成本。二是对全市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梳理,消除职能交叉、重复执法、责任不明等现象,减少了执法种类。三是划转了134名执法人员,集中执法队伍,统一执法力量,有效减少了行政执法人力资源的浪费。
创新行政执法体制。韩城形成了以局机关业务科室为指导、以各执法大队为主体的工作体制。在机关设置综合科、法制科、业务科、监察效能科4个职能科室,主要负责日常业务、文件起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下设8个执法大队,为市局派出机构,分别负责8个镇办的行政执法工作,工作上受镇办领导,重点对人口密集、工作量大的新城办、金城办及龙门镇配备较多的执法人员,形成了有重点、全方位的行政执法格局,改变了镇办在管理上比较被动的局面,填补了镇办行政执法的空白。镇办能够借助执法大队这一平台快速处理事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局总支委员会,为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立行政执法新机制。面对全新的行政执法体制,韩城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全面梳理中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制定了《韩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暂行细则》《户外广告、门头牌匾的管理细则》等多项细则和管理办法,规范了行政审批及业务办理流程,明确了执法责任,为执法工作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了与住建、环保、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机制,做到信息共享,衔接信息交流畅通,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模式,提高了执法效率。三是根据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职能职责要求,实行假日轮休及早晨7时至晚10时工作作息及24小时备勤的工作制度,创新了行政执法的新模式。(通讯员张涛 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