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巾帼警官”“模范社区民警”“为民服务标兵”“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爱民模范”“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感动古城的十大民警”……无数的光环,是郝世玲30多年在基层公安一线工作的真实写照。
1987年10月,郝世玲到机场派出所工作。当时的民航社区一度治安混乱,入室盗窃案频发,打架斗殴、吸毒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郝世玲带着工作台账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走一户,记一户,打下了工作的良好基础。一次在糜家桥老村走访时,她发现一个出租户家里混住着七男一女八个人。房子的空气污秽不堪,所有人横躺竖卧不像样子。郝世玲凭着职业敏感,断定这八个人不是善类。她大喝一声:“起来,跟我走!”没等这伙人回过神来,郝世玲就让他们抽下腰里的皮带,相互反绑了手,一个个跟着自己走回派出所。经查,这伙人是以入室盗窃为营生,还吸食毒品的无业人员,长期为害一方,作案金额高达二十多万元。这伙害群之马被铲除后,社区群众拍手称快,盛赞郝世玲临危不惧、浑身是胆。
1997年,郝世玲听到社区群众反映,说民航社区吸毒偷盗情况有所抬头。一句话说得郝世玲心有不安,她下决心要还民航社区一个平安。经过调查了解,民航职工远离城区工作,个别家庭对子女疏于管教,造成了这些子女不务正业,招来社会闲散人员里勾外联进行偷盗。郝世玲安排了一次搜捕活动,一举将涉案的20多人一网打尽。
郝世玲认为,社区民警光靠自己的辛勤工作是不行的,还得要靠科学的辅助手段。她全力以赴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以公安为主导、以企业为支撑、以社区为基础”的“1+2”社区管理综合治理模式,又在社区组建了一支由流动党员和工作热情高的群众参与的治安联防队,每天带着他们佩戴红袖章在小区列队巡逻,还把社区送报员、清洁员组织起来巡视可疑情况。在她的努力下,民航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可防性案件已实现零发案。
警务改革使郝世玲初步尝到了甜头,但她并不满足。她在社区中又尝试构建空中巡视网、楼域防控网、社区巡逻网、门禁监控网、社区反恐防恐宣传网、手机短信防骗及电子治安宣传网“六网”安全防范新举措,又在化解纷争、促进和谐上做文章,积极协调创建了辖区公检法司7个部门、7家企事业单位和区政府、街办、社区7类知名人士参与的“3个7”联合调解矛盾纠纷机制,设立了社区联合调解室,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流动人口管理是社区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挤压犯罪空间,郝世玲结合辖区实际,利用电视台、警务电子荧屏等媒体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创建了流动人口房屋租赁中介无偿管理服务站,实施“以房管人”的工作措施。流动人员服务模式建立后,她立足警务室服务平台,另外建立起了流动人口便民服务岗、访评便民服务岗、外籍人员登记服务岗、治安防控巡逻服务岗、扶贫帮困服务岗等5个便民服务岗等一系列服务岗台。2014年3月,一个外地来的人持有关证件在便民服务租赁站登记租赁房屋手续,郝世玲按惯例对持证人在网上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此人是一名网上通缉的延安逃犯,情况查实后,她采取果断措施将此人进行了控制,送交派出所里进行立案侦查,使一个因犯诈骗罪而逍遥法外的犯罪嫌疑人落入了法网。
多年来,郝世玲先后创新了十多种警务管理模式,不但在民航社区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为西安市开辟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更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大力拥护。去年为了打造信息时代中的“微警务”,她开通“郝大姐的微博警务室”,架起了与群众心连心的沟通桥梁,得到了网友的关注认可,形成了信息化条件下社区民警工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