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长安全力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2015-06-29 15:00  兵马俑在线

本网讯 在庄严的护国兴教寺里感悟佛家胜景,在淳朴的民俗博物院里体验根脉文化,在清幽的翠华山上呼吸清新空气,在热闹的秦岭野生动物园中回味快乐童趣,在清净的东大温泉水上享受夏日清凉近年来,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长安区,依托秦岭北麓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紧紧围绕创建陕西省旅游示范区总体要求,按照构建大景区、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塑造旅游发展品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区旅游业逐步走上了城乡旅游良性互动、区域特色旅游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人文旅游与生态旅游并举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在加快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区)工作中,长安区遵循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塑造品牌的原则,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围绕生态、民俗、宗教三大主题,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积极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新营销模式,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如今,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之一。据统计,2014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1117.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65亿元。

齐抓共管

形成旅游示范区建设合力

西北地区首家野生动物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被誉为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的翠华山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佛教名山五台山长安区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存量大、种类多、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在全国区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中都不多见。

按照省政府第二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区)创建要求,长安区把旅游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完成了《长安区十二五旅游总体规划》、《长安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区财政每年单列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三年来,全区共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经营项目6个,总投资达到11.6亿元,为全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为确保省级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区上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旅游、财政、公安、卫生、交通等38个相关部门和22个街办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牵头、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新格局。同时,把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综合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确保如期实现示范区创建目标,促进全区旅游业大建设、大提升,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安区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为目标,全力做好从业技能培训、安全隐患排查和联合执法检查等工作,每年对旅游服务接待单位和个人进行专项培训。同时,不断加强对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交通集散地、游乐场所的安全管理,经常性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和突发事件演练活动,对旅游产业各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切实消除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对经营秩序、食品卫生、运营车辆、设施检验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共查处违规经营行为100余件,暂扣黑车95台、营运手续不全的车辆手续124套,行政拘留3人,有力确保了旅游市场秩序规范稳定。

目前,长安区旅游板块已形成了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景区和祥峪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区;以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为代表的人文景区;以兴教寺和香积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区;以南山温泉和秦龙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优质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区现有旅游景区23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6家,2A级景区3家,农家乐挂牌经营户697家,旅游星级饭店5家,温泉度假旅游景区1家,荣获陕西省旅游强区荣誉称号。

生态先行

打造秦岭北麓最佳旅游目的地

秦岭北麓长安段峰峦叠翠,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到36%,沣、浐、潏、滈四大河流发源于此,水量丰沛,大峪、石砭峪、子午峪等十大峪口曲径通幽、飞泉流瀑依托大秦岭自然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是长安区一大特色王牌。

既要绿色增长,又要生态财富。近年来,长安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倒逼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坚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行绿色发展。为此,长安区对列入生态功能区的未达标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对一批能耗高、效益低、污染大的重点企业进行了治理或取缔,对秦岭北麓长安段产业规划和布局重新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全力打造常宁新区核心生态圈,形成了一条条绿色长廊,纵横交错,一片片城市绿肺加速扩容的新景观。

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大文章,长安区按照恢复河道自然风貌的新要求,对子午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使水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加快投资8.9亿元的2634亩潏河湿地公园核心区建设,实现稻香园、长安花谷等功能区提前建成开放。加快投资8.97亿元的浐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利用1至2年时间,将53公里浐河长安段打造成水韵悠长、生态宜人的水景长廊。围绕加快推进46公里环山公路沿线精细化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峪口保洁长效机制,全面实现20个峪口180公里道路24小时清扫保洁;结合景点之间行车线路车程、游客小憩用餐等实际因素,设计开通半日游线路、一日游线路,精心设置旅游线路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休闲娱乐。投资1300万元,启动实施6公里长安大道自行车道建设,新增直通秦岭北麓的黄金旅游线、健身运动线,全面提升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

加强旅游品牌培育,不断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长安区积极实施旅游品牌培育工程,加强与西旅集团合作,积极创建翠华山-南五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着力打造西安山水旅游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关中民俗博物院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实现秦岭北麓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生双赢。

同时,长安区以秦岭北麓浅山区、四大原畔、河流沿岸、交通干道为重点,全面实施绿色景观覆盖工程,高标准提升改造环山公路、长安大道和韦鸣公路沿线绿化带,全力构建以绿色秦岭为主体、大型片林为镶嵌、生态廊道为连接、塬坡林带为脉络、城市绿地为枝叶的山水长安新格局。

特色产业

引领长安旅游新时尚

秦岭北麓农业科技示范园产业带、休闲农家产业带、秦岭花卉园盛夏时节,走进秦岭北麓的生态资源大区的长安区,满眼都是绿色。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基地,数十个走俏市场的特色农业品牌绚烂夺目,不仅成为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名片,还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发展现代农业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长安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按照三带三园八基地总体规划,围绕抓项目、建园区、创亮点、求突破的发展重点,努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全面打造精品农业项目,实现了区域绿色经济全速腾飞。全区先后在环山路沿线集中建设一批集高科技农业生产、新品种展示于一体的农业园区,打造西安特有的生态休闲农业聚集区,建成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秦北世纪、添福耕园等现代农业园区32座,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

同时,长安区还将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传统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制定休闲农业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拓展农业综合功能,以秦岭北麓环山旅游观光带、子午大道、终南大道为轴心,集中引进建设了一批集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示范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积极整合都市农业、一村一品、水利、林业等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家乐专业村建设,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新目标。

此外,长安区还在环山旅游公路两侧,引导群众连片种植鲜杂果,建设百里经济林带,将环山公路长安段打造成为生态大道、旅游大道和致富大道。截至目前,全区已在环山公路两侧栽植各类果树7900亩,王莽鲜桃、子午樱桃、滦镇葡萄三个产业区域形成规模,果林带年创造产值1.64亿元。规划建设九大农家,着力打造沿山农家乐产业聚集区。目前,分布在全区沿山各街道的1320家农家经营户,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来长安休闲就餐,直接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1.07亿元。

全站热点
王浩县长检查防汛工作

2015-06-29 11:01阅读

未央区医疗联合体成立覆盖所有公办社区

2015-06-27 20:06阅读

新市街办三项举措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2015-06-26 16:13阅读

何寨街办迎接市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015-06-25 16:04阅读

周至县国土局精心筹备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2015-06-24 15:12阅读

碑林区文艺路街道办组织 社区志愿者开展慰问保洁员活动

2015-06-23 11:01阅读

阎良区迎宾社区居民快乐过端午

2015-06-20 23: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