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临潼区小麦正处于抽穗阶段,近期连续几场降雨,对小麦生长发育非常有利,田间长势良好。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正是小麦蚜虫、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期,为确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应及时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及预防工作。
一、防治技术
1、预防赤霉病: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8-1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400g/L戊唑·咪酰胺水乳剂20毫升。
2、防治蚜虫: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克,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
3、防治条锈病、白粉病: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43%戊唑醇悬浮剂7克。
4、防早衰:每亩用0.01%芸苔素内酯乳油10~20克100克,或黄腐酸用水配成浓度为0.01~0.001%的溶液,每亩地喷施液体30~40kg。
二、注意事项
1、准确使用农药。选用农药时一定要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农药登记标注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使用农药,不得随意混配或加大农药用量,以防造成药害损失。
2、“一喷三防”药剂宜根据不同小麦品种抗性特点及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混配使用。配制时注意各药剂浓度不变,手动喷雾器亩用水量30-45公斤,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不少于15公斤,若遇干旱,喷液量需酌情加大,以保证防效。
3、最佳施药时间。选择无风晴朗天气施药,防治吸浆虫每日喷药时间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为宜。
(农林局 张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