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雅楠
“牢牢把握改革创新、依法行政、稳健提升的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转变职能,推进法治建设,全力稳定增长,主动调整结构,加强城市建管,强化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民生……”碑林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长卢光文对碑林区2015年各项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气可鼓而不可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主动适应主动作为,不断取得新成效。
回首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严峻形势,碑林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优化升级总基调,迎难而上,实干苦干,36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措施的实施确保了经济始终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优化发展区中排名靠前,投资保持较大力度,产业持续优化升级,预计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22亿元、同比增长10.18%。全区12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7.25亿元,占年计划的133.38%。预计实际引进内资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7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3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三项重点工作进展明显,实现突破性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并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治理更有成效,市区两级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全年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同比增长17.67%,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0.58%;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严从细正风肃纪,政府行政效能大大提升。
201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特别是宏观经济由长期高速增长逐步向中高速增长回归,将在财政、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带来系列连锁反应和困难,碑林也将面临稳定增长与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全区上下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机遇,深刻理解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保持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求突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政府转型,促进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开弓没有回头箭,攻坚关头勇者胜。新的一年,碑林区综合区情实际,制定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别控制在4.5%和8.6%。以内的预期目标。为了达到这一预期目标,为此,全区上下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做到苦干实干,从八个方面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进度、抓开工、抓储备,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优化,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区内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扭住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区域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校地合作项目,提供“空间+平台+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建设。大力引进符合商务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优质项目,加快智慧商务区和特色街区建设,推进长安路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东关地区综合改造; 优化三大主导产业,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优化商业品质,推进商业项目运营,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商贸企业竞争力。坚持“以文兴旅、以旅促文”,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新科技金融,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开展;提升三大经济形态,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特色楼宇管理办法,打造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等特色楼宇。加强特色街区建设管理与服务,提高街区知名度和吸引力。继续实施碑林科技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扩大动漫、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规模;强化精细管理,建设宜居环境。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城市常态管理。强化工地、道路扬尘、燃煤污染等综合治理,加大治污减霾力度。创新车辆停放管理模式,加大占道停车管控力度,修建断头路、规划路等综合治理,提高通行效率;提升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紧盯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加快城市综合改造。全力推进东大街综合改造进度,推动其工作重心由建设向管理转移;坚持统筹兼顾,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有序发展,积极开展养老助残工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坚持在职能转变中强化服务,坚持在廉政勤政上转变作风。
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2015年的碑林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奋进在全面建设“核心功能彰显、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美丽城区征程上。(2015年1月23日《西安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