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生日的时候有些慌,忽然觉得再不学习就晚了。可是该学些什么?这个问题,31岁的基层公务员李延想了很久。如果说好好学习是为了找到工作。那么对于已经成为公务员的他,为什么学、学些什么,又该怎么学?
80后:公务员只是职业 要靠能力吃饭
李延是雁塔区委组织部一名普通科员,理工科毕业的他本来在研究院工作,公务员是他的第二份工作。这次西北工业大学2015届MPA(公共管理硕士)考试通过,意味着接下来两三年的周末,他都要在学校度过。据悉,在本届学员中,80后公务员占据了半数左右。
总觉得时间对于我们80后来说,既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份压力。以前总是觉得年轻不着急,一等再等,错过了很多机会。李延说,公务员不是一种身份,只是一种职业、一种工作。我很多在上海、深圳大企业工作的同学很多都学习到半夜,这让我很惭愧。如果我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再过几年我就被甩到后面了。李延说。
不想只是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 一眼可以望见30年后的自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退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公务员说,学习能让自己感觉充实,不是在虚度青春。
数据:今年统一培训3323名公务员
公务员队伍的学习,在《公务员法》中已有规定。多年来,我市积极通过入职培训、任职培训、晋升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份市公务员局培训教育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 我市突出能力建设主题,实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和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工程,共培训全市公务员3323人次。
面上的培训,仍需要点上的补充。李延告诉记者。有的培训听了当时感觉有收获,但没办法将这收获应用到工作中去。另外,尽管文件、政策下发后,单位会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培训。但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事,仍会发现自己理解的不够透彻,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回答。
之所以报考MPA,是因为看好里面很多课程,比如公共政策学等,对于理工科毕业的我来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实和执行,所谓一法通万法通。李延说, 我希望今年能够结合非公组织建设年换届选举不合格党员处理等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感受:学的能用到 所以还想学
我觉得学习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学习就是工作,工作也是学习。市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处室科员小霍说。
在综合一处,处室人员分成四个材料撰写小组,每个组各自负责专业领域,挖深挖透,同时各组又会每周将精华编成一份资料,包括最新的政策、动态、理论等,供大家分享传阅;分管副秘书长带头组织进行文稿分析点评,主笔者将遇到的问题、想法、体会与大家分享;邀请各部门学者型领导,举办18次微讲堂,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战略规划等进行讲解
小霍觉得,比起两年前刚入职的时候,自己不仅在流程、效率上有了进步,最大的收获是在学习交流中,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桶里的水越来越多。
因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学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学了就能用到,有收获、有效果,所以自己就会想主动去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现在学习已经成了处室里的集体习惯,成了一种氛围。
专家:公务员培训应专业化职业化
公务员必须是各专业领域的精英,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过硬,因此终身学习是公务员必须树立的意识。本报特聘专家、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冯志进说。
冯志进认为,公务员作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专业队伍,公务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政府是否可以依法行政和高效运转。另外,公务员再学习也是大势所趋: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技术、新现象,一成不变、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学习也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除去自身主动学习,培训是实现整个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的首选途径。冯志进多年从事公务员培训工作。他建议,公务员培训必须走人力资源的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冯志进解释说,在国外,公务员都是政府决策的专业顾问。因此,公务员不仅应该是政治精英,更应该是审计、规划、公共管理等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才能更好地制定、理解、执行政策法规。另外,培训要走少而精的方向,区分类别、层次,增加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当前要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适应经济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要创新方式,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新的政策理念和新方式难以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实践中去,突破旧有的习惯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