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司文/文 冯炜 李学东/图
西安市中铁中学的校园内“藏”着一位享誉盛名的版画大师——张桂林,在他一生钟爱的版画创作中,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版画不仅是他钟爱的作品,更是他人生的一种印记。
与中铁中学结缘,是在张桂林18岁的时候。那时,他被分到甘肃天水的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子弟学校(即现在的西安市中铁中学)教美术,这一教就是60年。也就是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张桂林对版画创作产生了兴趣,在版画大师李桦、王琦、修军的影响下,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由于铁路建设的需要,学校一路从甘肃天水迁移到新疆乌鲁木齐,再到陕西西安。张桂林也跟着学校走了一段“丝绸之路”,才产生了这么多写实、深刻、唯美的作品。
《吐鲁番的早晨》《天山小站》《天山明镜》《晾葡萄干》《秋收早上》《哈密兰新铁路》……翻看着张桂林的作品,每一幅的人物都是那么生动、风景都是那么绚烂、细节又都是那么精致,记者似乎看到了当时的年轻小伙子在戈壁上徜徉、在葡萄庄园欢笑、在铁路建设时创作的种种场景……张桂林感慨地说:“我的每一幅作品不仅代表了那个时候的创作水平,更加印刻了我人生的每一个时刻,现在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如今,60年过去了,当时的小伙子变成了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不变的依旧是他创作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情。“不管我的创作多么艰难、工作多么忙碌,我始终没有放弃对学生的教学。”张桂林说,他宁愿多牺牲个人创作,而大力倡导少儿版画美育教育,是因为教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版画创作比个人创作一幅版画意义更大。如今,中铁中学的校园里,仍旧开有版画课,张桂林更是把学生们得意的作品摆满了办公室。(2014年9月26日《西安日报》10版“视角人生”)
图一:60年的版画情结,让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古稀老人,不变的是他对创作的情怀和生活的热情
图二:丝绸之路——西安大雁塔
图三:丝绸之路——乌鲁木齐边城晨歌
图四:丝绸之路——兰州黄河铁桥
图五:一张木桌,几把旧椅子,看似简单的工作室,却创作出大量优秀版画作
品
图六:版画创作复杂而繁琐,每一张优秀作品的诞生,都倾注着创作者极大的心血
图七:丝绸之路——天山明镜
图八:已经退休近二十年的张桂林老师,依然活跃在校园课堂上,义务为孩子们传授版画技艺
图九:张老师的老伴徐阿姨曾经也是铁路系统上的一名普通教师,与张老师相濡以沫几十年,为张老师的版画创作给予了极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