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文青)近日,在西安市阎良区法院驻航空产业基地工作室,由法官、廉政监察员、人民陪审员三人组成的驻站工作组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
当日下午,在前期调解工作的基础上,20余名农民工拿到了自己的工资。原来,基地某置业公司与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承包合同后,劳务公司又将劳务进行分包,20余名农民工就在其中的一项分包工程中干活。前一段时间,因某劳务公司经理意外死亡,农民工们怕自己的工资打了水漂,便于8月15日前来基地法官工作室进行咨询。驻站法官随即联系基地领导、涉事企业及劳务分包人员,就事情进行调解。通过调解,涉事项目部答应将工程款尽快支付到分包人员手中,由他向20余名农民工进行发放。
参与调解的航空产业基地领导对工作室1+1+1调解机制从源头上参与解决基地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人民陪审员及廉政监察员也当场表示会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涉基地案件的调解工作,为航空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其他接受完咨询的群众也纷纷表示,三人结合的调解工作方式比以往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鉴于1+1+1调解机制前期取得的良好效果,武屯镇法官服务站点也开始推行该机制,该项机制将法官法律知识特长、人民陪审员熟悉民情特长与廉政监督员实施监督相结合,使得法官服务站调解工作更加入法理、合民情、透明公开,调解工作说服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