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长涛
葡萄进入第二次生长旺季,要特别注意观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比例。摘尖、掐须、查看果色7 月31 日,露天葡萄园里,汗流浃背的刘宗维跑前跑后忙活着。2013 年10 月注册阎良雨露家庭农场,近百亩的园区里大面积种植新品种葡萄摩尔多瓦。一年来,45 岁的高级农艺师刘宗维,凭借自己对农业的执着感情,不仅经营好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更带动周边30 余户村民搞农业种植,大伙共走致富路。
做精品,打造绿色双A 摩尔多瓦
正值夏季高温,位于北屯街道李桥村的雨露家庭农场里却硕果累累,一片生机,绿叶里,串串紫黑溜圆的葡萄长势尤其喜人。
这个品种高抗病,所以几乎不用打任何药。个头不高,45 岁的刘宗维,因长期的农业劳作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壮实很多,说起自己引进的新品种很是骄傲,他介绍说这种叫摩尔多瓦的葡萄是去年从外地引进种植的,今年4 月开始挂果,8 月底就可以大量上市了。150 天的生长周期,果实经过春、夏、秋三季,甜度高,品质好。
走进葡萄园里,空气里都弥漫着甜甜的味道。整齐的藤蔓下几只大白鹅,扭动着肥胖的身子,悠闲地踱着步,和忙碌的刘宗维似乎形成鲜明的对比。鹅吃草,园里从不用化学除草剂,还可以施有机肥,这就是循环农业。
为保证颗颗葡萄的品质,刘宗维说自己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每亩产量会严格产量控制在3 千斤以内。完全成熟后,一半葡萄可以供市民采摘鲜食,另一半会继续挂果到10 月,那时候温差大,加上霜冻,葡萄里水份耗尽,浓汁甜度高,正是做酒的好材料。
大田里,葡萄可以充分接触到阳光,品质好,我就是要打造绿色双A 的摩尔多瓦刘宗维说。
辛苦但是心不苦,从小对农业就有深厚感情
现在我每年都要读5 百多本有关农业的书籍呢!刘宗维的父亲曾是区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初中毕业的刘宗维受父亲影响那时对农业就特别喜欢,23 岁就开始从事农业种植工作,给别人打过工,在农业园区做过技术指导2013 年10 月份注册了属于自己的雨露家庭农场,引进新品种葡萄开始种植。
从田里忙活完,在屋檐下乘凉,看着即将收获的葡萄,刘宗维擦擦汗额头,冬天的时候苗子引进,我像照顾婴儿一样呵护这些苗子。埋在特制的沙子木屑中,用厚厚的棉被包住,保温保水,因为苗子是从外地好不容易引进的,来之不易,刘宗维非常珍惜。春天定植的时候,严格控制株距和行距,万余株苗子,整整定植了两天两夜。晚上都是拿着手电筒定植,完后继续给每株苗子浇水,那个累啊
从河南到嫩江,从云南到宁夏为学习种植技术管理好摩尔多瓦,刘宗维几乎跑遍大江南北向有经验的农民和技术专家学习。有一次为学技术坐火车去外省,因为没有座,愣是站了两天两夜。
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但是心不苦,谁让咱从小对农业就有深厚感情呢!刘宗维笑了笑。
小家庭依靠大家庭,共走致富路
北屯街道40 岁的杨新勇,以前种地大田玉米,年收入才几千元。去年刘宗维提供给他1 千多棵摩尔多瓦苗子,并手把手教其种植技术,如今也长势良好,丰收在即;和杨新勇一样开心的还有关山镇刘家村的张南京,种红提失败后的他,在刘宗维的帮助下,根据土壤特点,引进10 亩新的葡萄品种,今年每亩地挂果也有4 千余斤。跟着刘哥干没错的!朴实的农民满脸幸福的憧憬。
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进修;参加关中地区首期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设施蔬菜专业培训班;获得高级农艺师称号翻着自己曾获得的各种证书,刘宗维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得到了乡亲们很多帮助,如今他要用自己的技术回报大家,带领乡亲们一起走致富路。乡亲们有时候盲目蛮干,没有效益。我就是把握方向,让大伙少走弯路。
每次引进新品种,刘宗维都分给需要的农户们,帮助规划园区,指导种植管理,协助销售产品。如今,刘宗维已经注册了荆山玉露商标,通过自己的家庭农场一条龙,带动了周边30 多户农民加入进来。农户们的产品达到品质要求后,将统一存放冷库贴商标待售,我的园区是一个大的家庭,就是要带动其它的小家庭,大伙共同致富。刘宗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