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巷位于西安的东南城区,这条南北走向的巷子可谓古色古香,不少人家的门口还有石墩装饰,雕花门窗也随处可见。开通巷与菊花园、东厅门相邻,都是明清时期就形成的街巷,特别的是,这里还曾紧挨皇城的东城墙。
连接着东厅门与下马陵的这段400多米长的街道就是开通巷。早在隋唐时期,开通巷的东边就紧邻当时的长安皇城东城墙,当时这里还设有主要负责太庙祭祀行礼事务的太庙署,在唐末皇城改建新城之后,之前皇城的东城墙成了京兆府城的东城墙,开通巷还是位于城墙根脚下。
明初时,明太祖为了加固城内防卫同时建造秦王府城,便下令休整整个西安城。修筑工程从洪武三年开始,持续了整整七年。改造时,西、南城墙没有变动,东、北城墙各延伸约二分之一。因此,原来位于城墙根的开通巷一带就逐渐演变为居民居住区,也大致形成了今日的格局。
关于开通巷正式形成的时间,有学者认为开通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但有史料记载,1628年时,一位名叫贾鸿洙的提学在咸宁县内开办了三所社学,有一所就位于开通巷。开通巷有个曾用名是新开道巷,据老住户介绍,街道的得名大约是在街道形成时取的有纪念意义的名字,而贾鸿洙开办的社学所在地在史料中的记载也是新开道巷。民国时期,新开道巷更名为开通巷,1966年时曾使用过勤学南巷的名字,1972年再次恢复开通巷。(记者 张奂雅 实习生 窦鹏)(2014年7月24日《西安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