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前介入,建立科室包村(社区)服务跟踪机制。建立城改拆迁安置工作台帐,对街道城改回迁工作进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要求做到周对接、月通报、季考评。即每周由各包村(社区)科室安排专人到拆迁工地或安置楼建设工地查看,按照回迁安置工期计划进行跟踪、督导,做到心中有数。每月由主要领导带队,到各工地召开由街道、村、开发商、工地负责人参加的进展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每月召开各包村(社区)科室工作汇报会,按照工作计划和目标对包村(社区)科室进行监督。每季度对各包村(社区)科室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二是提前公示,建立安置楼建设全程公开机制。严格按照城改相关政策,督促开发商,居(村)委会,完善安置楼选址、户型设计图、商业房地址、工期计划等相关手续。在安置楼建设之初,各种建设方案必须经居(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会议同意,经户代表签字认可后方可实施,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反馈安置房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提前预警,建立逾期回迁预防机制。针对安置楼工程延期造成村民不能按时回迁的,要求开发商提前三个月做好逾期回迁预案。
四是提前化解,完善安置回迁信访维稳机制。成立了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访维稳领导小组及信访维稳应急工作小组,制定了突发问题应急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