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至老堡子村的2100亩桃子熟了,赵志宏不分白天黑夜地忙活销路。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他要让种植户特别是贫困种植户获得真正的实惠,用大棚水蜜桃带着大伙儿脱贫致富。
周至的老堡子村,种植水蜜桃有历史了,坊间有传清乾隆年间翰林院惠元士将老堡子水蜜桃赠与友人,有同僚曾作诗称赞:“阳春花开压群芳,六月燕京美非常,访得此物秦中生,敢贡天台玉口香。”由此老堡子水蜜桃声名大振,名声传回乡里,方圆几十里广为栽植。近些年来,老堡子村的水蜜桃种植已经扩大到了2100亩,并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老堡子村是个大村,仅贫困户就有100多户。如何让他们尝到种植桃子的甜头?村支书赵志宏下了大功夫。他说:“种了这些年的桃,老堡子村的水蜜桃也有了一定的品牌,俺村的一部分人也富起来了,但仍有一百来户贫困户,找不到致富路。苦于此,村上成立了鲜桃合作社,用集体的力量为大家解决问题。” 从2013年2月开始,村里协商后以每亩700元将土地统一流转给鲜桃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建棚、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解决了一家一户不能单独发展设施农业的难题。一共流转土地150亩,建大棚150栋,下放到100户贫困户经营,并由15名党员和35名科技示范户带动100个贫困户。
通过成立合作社,集体出资金,为100户贫困户建起了设施大棚,每户一亩地,每个棚子建设成本5万元。“我家一分钱都不用出,只用出劳力,下地出出力,管桃子就行。销路都由合作社来找,太省心了。”贫困户李堰道告诉记者,此前家里的地都是种粮为主,一年收不了几个钱。现在加入了合作社,一年纯收入过万元,今年可算是脱了贫。
百余个棚子的建设资金谁来出?村支书赵志宏说,种植规模大了,又是设施农业,镇扶贫办可以帮我们争取一些扶贫帮扶资金,还有中省鼓励支持建设农业园区的好政策,加上合作社再出一部分资金,三方面共同分担,就建起了园子。“园子有了,合作社还请来专家为大家培训种植技能,并且与贫困户签订包销协议,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赵志宏说。
如今,老堡子村已新建水蜜桃设施大棚150亩,估计亩产5吨,年产值可达750万元,有望让贫困户从根本上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