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市容园林局着眼提升建筑工地管理质量,大胆创新,探索并建立聘用保安公司人员担任建筑工地容貌监督员的管理机制,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努力提升管理水平,经过培训,20名由保安人员担任的容貌监督员已进入工地开始现场实习。
改革探索创新模式
治理渣土清运是治污减霾中的重点工作,渣土清运车辆超高装载、超速运输、随意倾倒、抛洒遗漏等现象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渣土车清运工作多数在夜间进行,我们的管理人员人数有限,人员疲劳作战,管理方式陈旧,使检查监督工作标准时有降低。
为加强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美化净化新城区市容环境,保障建筑渣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健康繁荣发展,新城区市容园林局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加强对源头治理措施的研究,从保安公司聘用20名保安人员担任建筑工地容貌监督员,用以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清运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有效的将专业保安人员为政府服务与城市管理工作紧密集合起来,实现渣土管理效能放大化,缓解监管力量不足。
聘用人员来自专业保安公司,我们要求保安公司提供的所有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聘用保安壮大管理队伍,加强工地管理,是实现建筑垃圾清运市场专业管理的有效举措,是新城区渣土管理工作的一个创新和亮点,为新城区今后开展市容园林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重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无疑是加强渣土管理队伍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为保障建筑渣土管理目标落到实处,新城区市容园林局注重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以制度建队,制定并完善了涵盖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优化和创新队伍管理的内外环境,为扎实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确保新聘用的容貌监督员队伍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近期,我局在原有各项规定、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新城区渣土清运作业“十不准”》、《新城区审批工地渣土清运管理规定》、《新城区建筑工地容貌监督员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制作了《新城区出土硬件设施现场检查验收表》规范工地管理。
我们对聘用的保安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市容卫生管理条例、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容貌监督员岗位职责等法规、文件,要求全体人员尽职尽责对建筑工地做到细化管理。在区市容园林局管理人员带领下,保安人员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进入施工工地,现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预计30天的现场实习后,容貌监督员将全部正式上岗,独立开展工作。
多措并举提升效能
为有效加强建筑渣土清运管理,我们以“强素质,严管理”为指导思想,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对渣土清运方和建筑施工方的监管,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努力营造良好的渣土清运秩序。
以前,由于巡查队伍及容貌监督员队伍人数均不能达到要求,管理中我们只针对已审批的工地派驻容貌监督员,工作中难免出现疲劳应战,疏于管理等现象,致使黑工地屡禁不止,违规清运现象时有发生。聘用保安人员担任容貌监督员后,我们会将原先的容貌监督员增派至巡查队伍,加强巡查力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只要巡查中发现工地开工,所有工地无论审批与否,我们都派驻容貌监督员,杜绝黑工地的出现。
为避免容貌监督员队伍出现人情管理问题,区市容园林局对保安人员队伍采取每日轮岗制度,即:每日、每个工地派驻的容貌监督员均不同,轮岗监督将使工地和清运公司无机可乘。
新聘用的容貌监督员施行双重管理,区市容园林局根据容貌监督员工作职责和建筑工地管理规定对容貌监督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按照合同约定,人员工资与保安公司结算,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我局将随时解聘。保安公司负责为我局提供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并做好人员后勤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工地管理,我局针对违规清运,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一是对违规雇用无资质车辆进行清运的工地,告知区相关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罚。停止办理审批手续,并通知项目单位终止清运合同。二是对违反管理规定,未做到出土工地出入口道路硬化、安装监控设备和全自动洗车机或在建设方、渣土承运方、管理部门三方人员不到位情况下进行渣土清运的工地。我局将不予审批工地清运手续。三是对违反管理规定高尖装载的车辆或未经洗车机彻底冲洗的渣土清运车辆驶出工地,建筑工地未采取有效的保洁措施,因清运造成路面污染,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清理的工地。发现一次对该工地停止办理审批手续7天;同时分别约谈项目建设单位和资质清运公司,并勒令限期整改;发现两次对该工地停止办理审批手续15天,对项目建设单位和资质清运公司进行第二次约谈,并提出严重警告;两次以上无限期停止审批,并通知项目建设单位终止清运合同。四是同一车辆违规三次,我们将建议市局吊销该车辆的清运资质。超过三次违规清运的资质车队,我们将取消该车队在新城区的清运资格。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分析渣土清运行业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的营运秩序。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单位、个人的法律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渣土清运治理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