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我市雁塔区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而成为全省、全市流入人口第一大区。雁塔区总人口为118.8万,其中流入人口达40余万。近年来,雁塔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市民待遇、亲情服务原则,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深入推进均等化进程,大力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更新服务理念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了让流动人口共享雁塔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从2006年开始,雁塔区将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农民工统称为新市民,并广泛开展了各项援助服务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通过设立新市民援助服务领导小组和援助服务中心,为流动人口提供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帮助。人口计生、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积极创新新市民服务管理方式,先后制定出台了计生服务、扶贫帮困、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多项便民措施,使生活在雁塔的新市民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采取多项举措 推进均等化进程
做实做好新市民生殖健康工程品牌。以大型市场和城中村为重点,雁塔区为1849周岁流入已婚育龄妇女集中开展免费妇科体检和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同时,免费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三查和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服务,受到广大新市民的普遍好评。
全面推广流动人口一户一本登记制。一户一本登记制是雁塔区为加强城中村流动人口管理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通过采取计生服务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方式,对每一家住户发放《流动人口一户一本登记册》,由房屋出租户登记房客的基本信息,建立以房管人网络图,对流动人口建档立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初步建立管理+服务、融入+互动的流动人口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由区财政投入,建成区、街机房和8个街道集中信息化办公中心,以信息化手段助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坚持管好用好陕西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好信息平台提交反馈,实行日登陆、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全区8个街道信息平台应用率均达到100%,信息反馈率达到98%以上。
优化办事程序,提供便民服务。在区政府、各街道和村、社区政务大厅设立计划生育服务窗口,落实首接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为流动人口提供办理一胎生育服务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人口计生政策咨询等服务。充分利用全员人口信息库等多种手段方便辖区流动人口办理一胎生育服务登记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因多次、多地流动而无法证明婚育状况的流动人口,实行一胎生育登记承诺制度,根据当事人的承诺,为其办理生育登记备案。
创新服务形式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依托国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项目,雁塔区积极开展社区特色服务,先后在大唐社区、西京社区和甘家寨社区开展文化促进工程 和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心理健康干预工程项目,在小寨路街道崇德坊社区开158全心行动计划,在长延堡街道华城社区开展社区常住人口服务管理平台项目。大唐社区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实施心理健康干预,经常邀请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参加社区活动,联合陕西卫视举办以关爱流动人口子女为主题的欢乐社区行纳凉晚会,为20多名社区流动人口子女发放书包和学习用品;华城社区以信息化为主导开展社区常住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建立管家式人口动态管理系统,与社区警务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对现居住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甘家寨社区根据社区内流动人口以高新白领、年轻人集中的实际,利用微信平台,建立甘家寨流动人口之家,开展快捷、温馨的卫生计生宣传服务。
除此之外,雁塔区还联合陕西省妇联及辖区某医院,共同举办疾病预防和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免费讲座,并筹集资金380万元设立人口关爱援助基金,将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纳入救助范围,截至目前共有147人享受救助服务,救助金额达31.4万元。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慈善人士捐助,为流动人口子女占学生总数95%以上的等驾坡小学7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赠送了好记星电子词典,通过孩子向家长传递亲情服务,搭建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计生工作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型。对此,雁塔区将以卫生计生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以人为本、保障基本、逐步均等、有序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和创新雁塔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手段,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使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