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形势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率先发展的总基调,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呈现出经济总体回升有力、工业经济增速强劲、消费市场回暖明显、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财政增收进展顺利、经济发展环境向好的特点,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经济总体回升有力。在全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形势下,未央区经济稳增长取得明显成效,经过2012年的持续下滑、2013年的筑底恢复,今年以来经济总体回升有力,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0.22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二的地位;同比增长1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从产业类别看,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8%、7.0%。
工业经济增速强劲。在全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形势下,未央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42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排名全市首位,超出去年同期16.5个百分点,超出目标任务7.3个百分点,超出全市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是三年以来季度增速最高水平。
消费市场回暖明显。车牌限购预期和公车改革促进汽车消费,大明宫万达广场、大明宫钻石店等一大批重大商贸项目陆续建成运营,为北城汇集了更多人气商机,未央区消费品市场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58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排名全市第二,超出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受央行信贷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未央区投资增速大幅回调,但仍保持在平稳增长区间。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2.15亿元,同比增长18.9%,较去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重点项目仍是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截至3月底,85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7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4.61%;11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6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5.2%。
财政增收进展顺利。 截至3月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2亿元,较上年同期可比增长17.7%,完成年度预算的25.2%,按平均进度超收580万元,顺利完成节点任务。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68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9.35%,该比重高出去年同期2.1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偏大,未央区财政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经济发展环境向好。从全国情况看,3月份我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结束连续三个月的跌势逐渐转暖,表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得到缓解。全市经济也出现了不少积极因素:1-2月工业用电量由上年同期的下降23.1%转为增长7.6%;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从未央区情况看,工业和消费双双攀升,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平淡经营的局面;消费明显回暖的同时投资回调,说明未央区经济增长正在由投资主导型向投资消费协同拉动转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更加充足,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未央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持续向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二、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投资回落幅度大
一季度未央区固投增速18.9%,回调十分明显,应引起高度关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央行信贷政策收紧和房产税、限购等原因,众多开发商处于观望状态,在未央区投资中占比极大的房地产和综合改造类投资受到较大影响。二是版块支撑力度回落,从项目数量看,经开较上年同期减少26个;从投资完成情况看,经开、区属和大明宫遗址区1-2月增速分别为7.1%、0.2%和10.7%,较上年同期增速降幅很大。三是未纳入统计项目较多,未央区今年重点在建项目85个,有19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0.67亿元,因未动工或手续不全等原因未纳入统计。综上,今年投资完成增速26%、总量912亿元的目标任务压力非常大。
(二)财政增收压力大
一季度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虽完成节点任务,但主要是靠非税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46.55%来支撑,工商税收情况依然不稳,按照平均进度短收1.62亿元,国地税均有不同程度短收,今年财政增收任务艰巨。
三、对经济运行形势的判断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分析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工业和消费双双回升,投资和三产表现不佳,未央区经济回升的产业基础并不稳固,同时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有回调可能。我们要坚定信心,按照年初的各项工作部署狠抓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力促投资总量提升
一是在建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转化。对一季度未开工或进展缓慢的项目要逐个深入建设一线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强化责任,促其早日开工或赶超进度。协调解决重点前期项目在手续办理中的各类问题,促其尽早转化为在建项目。二是抓好政策落实,提高服务效能。针对省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中提出的土地供应、并联审批、代办制度等新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做好《未央区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力度。围绕未央区发展短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业和民生工程等几大领域项目的前期谋划上下功夫,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同时认真梳理北客站和汉长安城等区域的项目储备情况,扎实做好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四是多渠道缓解融资压力。召开银企对接会、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活动之外,加强对多元化融资方式的探索,协调做好区投资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工作。
(二)以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培育
一是促进服务业聚集发展。深化大明宫家居建材商贸业聚集区建设,加快大明宫万达商业广场、大明宫中央广场、大明宫购物中心等项目进度,带动未央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按照北客站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北客站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南广场区域综合开发项目土地出让,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协调推进汉城湖景区周边地区开发,推进天朗总部等项目落地。二是争取政策支持。协调推进市上出台北客站区域配套政策,将该区域打造成西安开放开发的试验区。积极争取中省市各项产业引导资金、服务业及流通领域专项资金,执行好国家鼓励类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推进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深国投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继续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一街一总部建设为基础,推进中国华电、海荣集团、天朗集团等企业总部落户未央。
(三)以管理提升为手段,着力夯实考核基础
一是做好外联内引工作。加强与开发区的工作沟通和业务交流,为开发区的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协调做好各开发区在地数据的统计工作;继续做好三上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工作,指导其完善入库所需资料,同时做好三分离企业的整治工作,重点协助解决房地产企业注册、经营、税务三分离问题,促其尽快纳入统计。二是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尽快出台未央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税工作的意见》,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管力度,全面挖掘小税种潜力,严格界定非税征管范围,强化稽查,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高度关注宏观政策调整的动向和经济运行的走向变化,加大经济运行分析的深度,加大对工业、服务业等GDP相关行业的监测力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四是强化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促进各区级部门形成发展合力。
(四)以调查研究为方法,提升谋划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经济政策的解读和运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对国家在稳增长、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做好政策对接和研究利用,寻找与未央区实际情况的结合点,研究制定推进未央区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快《未央区服务业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进度。三是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工作。
(五)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强化街道属地管理为出发点,全面梳理下放职责权限,力促简政放权取得实效。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市上《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规范项目备案、核准、审批工作,降低门槛,为社会资本的进入提供便利。三是加快国企改革攻坚力度。继续监督指导区农产杂品公司改制和黄金冶炼厂拆迁工作。四是加大财税改革力度。深化政府集中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制度等专项改革,实行三公经费预算单列,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