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在城市居民中屡见不鲜,可最近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的居民却总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唱歌、下棋好不热闹,这是咋回事儿?“以前一个院子的邻里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多亏了街道组建的社区家庭,每个居民都可以根据爱好选择‘家庭’,现在‘家庭’经常组织活动,邻里之间也感觉更亲近了!”
十余社区家庭 主题各不相同
周五早上,环城西路街道劳动村社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不一会儿一声韵味十足的京剧就传了出来,唱京剧的是社区里的京剧爱好者老刘,他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道,“这是我们的京剧之家,今天正好有活动,大家都来参加了。”老刘身边的十几名居民,有的拉二胡、有的弹三弦、有的敲堂鼓,看起来还真像个京剧班子。
老刘口中的京剧之家就是环城西路街道“社区家庭”中的一个小家庭。“许多老年居民孤独感强,渴望参与社区活动,但年轻居民却对社区工作的参与度不高。”环城西路街道主任王江宏说,如何让每位居民都能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成了街道的工作重点。
去年年底,街道组建社区家庭的想法成形,“我们将家庭分为老年互助型、青年友好型、老少孝爱型三大类,各个社区可以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再组建一个个小家庭,以爱好带动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大家的生活,也促进邻里和谐。”
最终,辖区内的8个社区各成立了十余个小家庭,主题都各不相同。除了老刘参加的京剧之家,还有编织之家、花卉之家、钓鱼之家、书画之家等,辖区内80%的居民都加入了不同的家庭。为了调动大家参与家庭活动的积极性,街道还建立了奖励机制,给经常参与活动的家庭成员发放小礼品。
不乏特殊家庭 带给居民温暖
在这些家庭中,铁塔寺社区的康复之家有些例外,“这个家庭不是以爱好组建的,而是一些因病导致后遗症的病友。”
35岁的毛师傅就是其中一位成员,见到毛师傅是在社区的残疾人康复室,这里康复设备一应俱全,还有社区义工帮助患者做复健训练。患有偏瘫的毛师傅说自己已经恢复了许多,这其中少不了康复之家的功劳。
前段时间,街道组建社区家庭的消息传来,社区借着这个机会成立了依托康复室的“康复之家”,给社区里好几位需要康复训练的居民都进行了登记,并有专人督促大家每天来参加训练,“毛师傅才35岁,及时进行复健肯定能恢复得很好,我们康复之家就要对每个患者负责。”现在康复之家的几名家庭成员每天都相互鼓励、监督,毛师傅经常第一个到场。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现在毛师傅走路姿势已经逐渐协调,恢复指日可待。
和康复之家类似的还有“慧心平安之家”,这也是个有些特殊的家庭,家庭成员22人都是患有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家庭中的5名辅导老师就是他们的家长。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参加手工劳作、外出游览、参加公益活动,走出自己的小家,融入社会大家。孩子的家长对“平安之家”有着说不出的感谢,“有了社区家庭和‘ 家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成长,接触外面的社会。”
王江宏介绍道,下一步街道打算开展合唱之家、舞蹈之家等家庭的比拼,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其中,实现小家庭之间的大联动,拉近每个社区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