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记者来到西安市第23中学,一进校门就看到电子屏幕上“好习惯,好品质,走好人生路”的几个鲜红色大字。教室里,莲湖区教育局主办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观摩活动正在举行。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自排自演的精彩节目,其中的励志环节、分享幸福环节都给在场的所有师生带来了积极的正能量。学生们将日常学习生活中发出的以及遇到的抱怨行为向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们讲述,使学生在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释放压力。学生们还佩戴“不抱怨的紫手环”发出承诺,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据了解,“不抱怨的紫手环”是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发起的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抱怨的紫手环”帮助学生们减少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抱怨,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
陕西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安心理学会会长尚华在观看了此次活动后说,让学生提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抱怨,宣泄出来,然后引导他们在自我反省和通过感悟的过程中去改变,属于类型教育模式,这种形式的活动接地气,可以帮助孩子们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成长。莲湖区教育局团委书记蒋怡波表示,《好习惯,好品质,走好人生路》系列活动将在区内各个中学相继开展。此次活动成为了莲湖区教育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又一个亮点品牌。
创新培养模式 走在全省前列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好习惯,好品质,走好人生路”这一系列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观摩活动,成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大创新改革,同时迎合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所提出的创新培养。从德育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从教育细节方面准确切入,从一个小小的“不抱怨”收获人生良好习惯。活动能在新颖的方式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达到了创新培养的目的。
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在认真贯彻这一精神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莲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孙立明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儿童是否能健康成长、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每个家庭是否幸福安宁、社会是否稳定以及国家的未来,因此,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同时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教授王家对此表示,莲湖区教育局举办的系列活动充分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从最实际和学生最需要做起,为学生日后的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净化成长环境 在实践中受益
莲湖区教育局通过不断创造性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明之光——西安市莲湖区中小学生文明素养手册》的编纂和重新补充修订,严厉抵制了制作、传播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的行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教研员钟邵英说,这种针对性的少儿读物,向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好的精神食粮,不仅为未成年人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更是一个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从去年进行到现在的“绿色微力量”绿色环保主题教育品牌活动,以及刚刚开展的“关爱孩子,向吸烟说NO”等众多主题活动,这些活动都成为了莲湖区教育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载体,成为莲湖教育的一大特色。